监管体系 国家食品监管机构布局基层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曾一度被认为是“九龙治水”,分段监管,存在监管漏洞、盲点、交叉等问题。针对几个部门管不住“一杯奶”“一头猪”现象,去年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整合工商、质监等部门的食品监管职能。 为此草案明确,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并承担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承担有关食品安全工作。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各级地方政府将要扮演重要角色。草案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总责,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此外,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实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上级政府负责对下一级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评议、考核。同时,地方政府应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值得注意的是,草案同时规定,县级政府食药监督管理部门可在乡镇或者特定区域设立食药监督管理派出机构。 问责地方政府 不做监管计划责任人或被撤职 草案拟对失职渎职的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实行严厉处罚,“剑指”监管部门不作为。 未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或者未按照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食品安全工作经费;未明确本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未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或者未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评议、考核;未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或者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未立即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未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的四种行为,如有其中一种,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职或者撤职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