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10月9日讯】(中国新闻网)日前,重庆涪陵区一举捣毁了一个涉及全国12省市、以电话诈骗方式销售假劣保健食品、涉案金额650万元的特大犯罪网络……该市在为期两个月的保健食品销售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共查处66件违法违规销售保健食品案件。其中,租用宾馆通过“会议营销”和非法集会等形式违法销售保健食品的最多,老年人成为虚假违法保健品销售的最大受害者。 保健品“陷阱”防不胜防 “我爷爷一个月只有2000元的退休工资,全部用来买保健品。”家住重庆沙坪坝的王娴近日对记者说,她爷爷有高血压,那些推销保健品的年轻小妹三天两头登门推销。如果你隔一两个月没有买她们的东西,她们就会提着色拉油、米等上门来看望,比我们这些孙女还想得周到。 无独有偶,最近一段时间,家住重庆北碚区的黄大爷,每天早上6点钟准时起床外出。黄大爷诡异的行踪让一家人都十分疑惑,后来才知道,黄大爷是前往某健康体验店内听“讲座”,并瞒着家人买回15盒“松花粉片”。这种保健品每盒160元,为此黄大爷花掉了近半年的积蓄。 两位老人对保健品的痴迷反映的正是当前保健品市场的旺盛与混乱。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4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服用保健品,75%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购买过保健品。但这份数据同样显示,30%的受访者有过购买保健品上当的经历。 据了解,大肆推销“三无”保健品,或者对正规保健品进行子虚乌有宣传,坑蒙消费者的现象在保健品市场上层出不穷。尤其是养老保健品领域,乱象丛生。记者调查了解到,除了夸张的虚假宣传外,有的违法企业利用暴利作诱饵,铺设了遍及全国的非法传销网络。 而针对老年人,不法商人有着特殊的销售“技巧”。“听课有奖、免费旅游、回收药品、免费体检、家访送礼等,都是保健品公司和老年消费者建立联系的常用路数。”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旦确立起联系,受过专门训练的销售人员便利用老人比较孤独或者渴望治病、保健的心理,先以关心换取对方信任,再通过体检“有问题”忽悠老年人,然后夸大宣传、刻意推销,最后完成产品销售。 由于骗术环环相扣,还有多个步骤铺垫,很多老人招架不住落入“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