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0月20日讯】(澎湃新闻)说起传销,可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近年来,工商系统和公安机关不断加大打击传销的力度,但传销并未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传销为何成为我们身边“打不死的小强”?怎样铲除传销生存的土壤? 警惕!传销穿上“新衣” 朋友圈被利润高昂的微商刷屏?上网不时遇到“点击即返利”的网页?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传销也穿上了“新衣”。 ——形式改变。与以往我们熟悉的卖商品、“拉人头”、控制人身自由、强制发展下线的传销老手法相比,工商总局竞争执法局(打传办)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传销形式正在发生改变。以往是传商品,现在是传虚拟的概念,以“资本运作”“连锁销售”“电子商务”“原始股投资”“基金发售”等为幌子从事传销活动,即便有实物也只是当作道具而已。 ——模式多样。除了以往拉人头异地聚集式的传销,网络传销正在悄然疯长,具有扩张迅速、无地域、隐蔽性更强等特点。如2012年打掉的江西精彩生活特大传销案,调查发现,2010年5月交7000元以上入门费的传销人员有2818人;到2012年4月,传销人员就达到12万之众,发展速度呈几何级数倍增。 ——手段翻新。“除了以往的用粗暴胁迫手段对待被骗人员外,现在多是采取家庭式温情管理,逐步引诱人就范。”这位负责人说,“他们将人骗到异地后,一般先是有专人陪着玩,生活上极尽热情照顾,用行为感化你,使你有认同感后,才开始洗脑培训,使人一步步掉入他们精心设计的陷阱。” ——隐蔽性强。以往的传销人员多为集中居住,明眼人很容易发现这些聚居的人是传销人员。现在传销组织则更多在分散的单元居住,尤其是传销组织头目多是异地操纵指挥,难以发现。同时,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加强紧密联系和控制,有些下线只通过网络联系上线,根本没见过上线的面。 传销为何屡打不绝 传销犹如过街老鼠,但为何还有很多人像着了魔一样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中央财经大学市场营销系教授苗月新分析,传销之所以屡禁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些非法传销组织盗用了合法直销的名义,套用直销的运作形式,容易迷惑人。一般老百姓对于传销和直销不太能分清,因而非法传销从形式上很难被老百姓识别出来。 工商总局的这位负责人介绍,传销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组织者往往打着各种旗号,谎称国家“暗中支持”,甚至伪造公文,显得冠冕堂皇,增加可信度。比如电信企业正在大力推动4G业务,就被一些传销组织利用。河南郑州市的传销团伙就以推广联通“4G”业务为名,开设网络商城,声称会员交纳9999元会费即可成为会员,再利用网站蛊惑会员发展下线,计酬返利。 其次,传销组织者深谙一些人梦想“一夜暴富”,急于发财的心态,对参与者实现精神控制,频繁给下线“上课洗脑”,找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讲自己的“发家致富”心得,让不明真相的参与者羡慕不已,并且努力效仿。一些利用朋友圈传销的上线经常“晒”自己的高额收入,就是为了成为下线“学习的榜样”,不断激励其继续发展下线。 从传销参与者角度看,由于这些人都交纳了一定的“入门费”,即便有些人识破了骗局,但因为前期“投入”没有得到回报,为了捞回本钱,他们开始“揣着明白装糊涂”,去骗更多的人,有的甚至骗亲人、朋友。 全力铲除传销生存土壤 如何铲除传销生存土壤? 苗月新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合法直销,什么是非法传销。同时,直销企业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打擦边球,避免企业涉入非法传销,或被传销组织利用。 工商总局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要建立健全打击非法传销的长效机制。把打击传销综治考评作为“总抓手”,继续完善考评机制及防控措施,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打击传销年度综治考评标准,推动各地建立、完善、落实打击防控措施。要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国80%的县级以上城市达到无传销城市目标。工商总局、公安部等12个部门公布的需要重点整治、加强整治和重点防控的98个城市,有70%达到无传销城市目标。 对于日益猖獗的网络传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建议,由于网络传销点多面广、隐蔽性强、变化迅速,政府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来提升打击传销的能力。 工商总局表示将积极探索建立网络传销技术监测与分析机制,对传销组织的运作模式、资金流转方向、网站设立、人员加入流程、参与人员情况等多项证据实现科学监控,及时发现线索,协调各地进行查办,遏制网络传销蔓延势头。并要积极发挥工商系统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信息系统的作用,在行动指挥、线索派发和数据分析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原标题:传销为何成打不死的小强?骗子玩互联网+,盗用直销名义忽悠)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