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凭微笑服务远远不够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顾客为中心”这一商业理念传到中国以来,服务便作为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武器走上商业竞争的前台。于是,“微笑服务”、“售后服务”等一些口号和承诺粉墨登场。 然而,“豪华大巴司机的微笑永远也不能替代汽车本身”,管理大师迈克尔·哈默曾说。善良的消费者已逐渐认识到“质量不够微笑来凑”的售后服务是舍本求末并具伪善性。服务,仅仅有微笑和礼貌显然是不够的。这里有两个案例值得我们深思:国内某大型宾馆的服务员,早晨向一位客人问候了三声“先生,您好”,没想到却被这位客人投诉到总经理那里。开始,就连总经理也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我们的服务这样规范还会被投诉?经过了解发现:原来是服务员的服务态度刻板,缺少情感,千人一面,让人听了心里不舒服。上海有位教授到酒店吃饭,在大约1小时内,服务员连续说了20声“对不起”。递毛巾时、上烟缸时、倒茶时……都要来这么一句“对不起”,说得教授实在过意不去,说:“你什么时候能做一点对得起我的事情来?”服务员一下子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我们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服务者的样貌,现在较以前有所进步,最起码有了一个“您好”和“对不起”。尽管说一声“您好”,比板着一张脸要好,但在机械般地三声“您好”和20声“对不起”的背后,其本质依然是我们情感的淡漠。可见,培训能改变人们的语言,但并不能改变使用这种语言的人,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就需要我们真正将客户当成是衣食父母,发自肺腑真心诚意地为客户服务,如此这般,方能真正使客户满意。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提供表层服务以外,还需提供发自内心深处的心理服务。 如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心理服务呢?这里有几个要点不妨一试:要记住同样的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要采用“柔性”的,即让人听起来顺耳的、容易接受的说法;不仅要让自己的有声语言给客户留下好印象,也要让自己的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同样让客户印象深刻;要注意为客户“扬其长而隐其短”。尊重一个人会使他表现出他最好的行为,而贬低一个人会使他表现出他最坏的行为;只有“有人情味的人”才能提供“有人情味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