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参与慈善形式将更加多元 当前民营企业参与慈善活动的形式大多采取以下几种:一是完全由企业实际操作,直接帮扶;二是由企业出资,他人操作;三是寻求专业的慈善机构合作;四是整合资源倡导更多人参与慈善,比如成立基金会。 李晓林表示,大多数企业还是更倾向于由企业直接对接和操控的帮扶模式,能够对帮扶过程和结果进行追踪,以保证帮扶的有效性。不过,在近些年来,一些企业家尤其是颇具实力的企业家随着其慈善事业的深入,更愿将帮扶真正变成一种长期的、系统的、常态化的形式,那就是成立相关主题的基金会。 “有人出现了经济困难,捐助一些钱,这是善举,但单纯地投钱并不是做慈善,只有将慈善常态化,让其形成一个可以良性运转的产业链,才能真正造福一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晓林说,他曾在2004年向贵州毕节地区捐资20万元建立了林达思源小学,至今他还记得当时的场景,在为学校捐款后,老师和孩子送他们离开,面包车开动后,学生们不顾扬起的尘土,追着车子喊谢谢。 自此,李晓林开始琢磨,如何让这种帮扶真正地持续下去,也便有了后来由李晓林主要发起的针对贫困地区帮扶的“思源工程”。2003年初,李晓林倡议发起并带领9位企业家进行捐资设立了中华骨髓博爱基金,而建立这个基金的动因则是有感于一位朋友的儿子在患白血病后的骨髓配对之难和费用之高,“富人的孩子尚且如此难,何况更多的平民患儿。” “在选择参与慈善活动的路径中,我们既认可慈善事业的专业机构分工,也强调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参与和对结果的把控。”谈到参与慈善活动的形式,李金元则表示,他及其企业更多会选择后两种形式,即寻求专业的慈善机构合作和整合资源倡导更多人参与慈善事业。 天狮的公益慈善也早在多年前就已从朴素的感恩回报转向系统的慈善项目运作,“社会上需要帮助的群体太多,许多项目只能关注一时,不能关注一世。”2003年天狮注资8亿港币,成立非赢利性的慈善公益机构——“天狮美景国际爱心基金会”,旨在使爱心公益事业得以更加系统化、持续化、项目化和透明化的运营。 根据基金会中心网的统计,截至2013年9月30日,我国共有民营企业基金会362家,按2011年度的数据,民营企业基金会的总资产为33亿元。无论从资产上还是从数量上来看,这些数据都令人欣喜。 与很多大型国企的层层论证与冗长审批不同的是,这些有着自己专门运营团队的基金会,企业领导可直接参与基金会的项目运作,同时他们也和中国官方的慈善公益组织建立了较为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很多突发事件面前,他们的反应速度往往更快,参与慈善项目的方式也更加灵活。 谈到与中国慈善机构的合作,李金元坦言,对其的信任问题是民营企业不得不考量的重要问题。随着近年来中国慈善机构在其监管及运作过程中屡屡出现问题,其信誉也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质疑。 对此,李金元认为,不能否认的是,具有官方色彩的慈善机构常常过于官本位,运作模式也常不适应民间慈善的需求。此外,其相关信息不透明以及小部分项目的暗箱操作也是导致公众对中国慈善机构不信任的原因。 “我曾接触过国内外的各种慈善机构,很欣赏国外基金会的运营,尤其是一些国家的总统基金会,它们是由总统夫人亲自管理,对善款的使用精益求精且公开透明,接受监督让人信服。”李金元说,曾经的确有过一段时间,国内各类慈善机构的运营水平良莠不齐,不能让人放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慈善机构也正在质疑声中逐渐完善,不断进行转变与创新,以适应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以我们的实践来看,还是感觉到中国慈善机构的向好变化。”李金元说,他们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等都有长期的合作,其标准化、可查询、能透明、能反馈和好服务的工作原则得到了企业的信任。 对于此次两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意见》,李金元认为,这无疑给了民营企业参与慈善活动更灵活的指导和更广泛的空间,“比如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探索企业留本冠名慈善基金、公益信托等新载体,我们很可能在今后的慈善执行中进行相应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