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题歌词:很开心你终于来了,很安慰你终于来了。 在演唱《灵魂尽头》之前,张惠妹和《小时代》的导演郭敬明并未见过面,这也是她第一次为电影量身定做音乐。“最初是经纪人说《小时代》的导演找我唱完结篇的主题曲。我一直在想完结篇是什么剧情。在我录《AMIT2》时,跟导演通了一个电话。根据他所说的,我知道这部电影的完结篇有一点悲,之后我就开始找歌,同时思考什么样的悲伤适合剧情,我也希望导演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可以亲自写词,但他提议由我找人作词。”在众多选择中,由陈小霞作曲、姚若龙作词的《灵魂尽头》打动了张惠妹,“我反复听了很久,觉得就是它了,然后把小样传给导演。原本想导演应该会有修改,但他却说‘太适合了,我好感动,就是这样的’。”这首歌的小样一下子拿下了郭敬明,同样也打动了演唱者本人,“电影的歌曲配乐应该跟剧情契合,这首歌能让大家再进入剧情,听到歌就看到电影中的人活生生地站在眼前,那它就是成功的。录歌时我没有想技巧。唱到第12遍时,我的眼眶红了,浑身起鸡皮疙瘩。我先感动了我自己,我相信听的人,再加上电影的画面和故事,应该要拿着面纸去看电影。” √ 一拍即合型 代表作:《何以笙箫默》插曲《默》 歌手代表:那英 点题歌词:不还手,不放手。 《默》是那英和高晓松时隔18后的再次合作,也是那英暌违歌坛5年后的再度发声。尽管这首歌并不是为电影《何以笙箫默》量身定做的,但契合度之高是那英和高晓松的一致认同。 那英五年未出新作,是因为找到感动自己的作品不容易,“我到这个年龄很难再感动了,其实也有很多好作品,可能换一个年龄段的人唱一定特别有激情,但到我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样一个对作品极其挑剔的人,却被一个年轻女孩的歌词打动了,“我首先接到的是《默》的词作者尹约用微信发来的歌词,写得就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所经历过的一样,但尹约只是一个小姑娘。她下笔太狠了,狠到好像她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遇到的感情一样,受到过那么多的伤害。而这种感觉和电影的情节契合得天衣无缝,好像是从天而降。这首歌就是我想要的,至于它能不能震撼到大家,让每个人都很喜欢,这是我不能预知的。但是高晓松在录音棚里几乎不说话了,我一看他不说话了,就知道这首歌成了。” 对话高晓松 旋律 是电影灵魂的一部分 北京晨报:听说这首歌并不是为电影量身定做的? 高晓松(《默》制作人):这要是命题作文,没准儿还真写不了,就是有感而发。词作者叫尹约,在美国读大学刚毕业,她写歌词、写剧本,写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写得很好。尹约跟曲作者钱雷并不认识,钱雷也是一个年轻人,他给我传了一个曲子,我一听觉得挺好,就发给尹约,让她写一个歌词试试,当时并没有要给《何以笙箫默》用,就是让那英唱,按照常规的单曲发。《默》那会不叫这个名字,我们对歌曲名字不太满意,也正在琢磨怎么拍MV。就在这首歌刚录完时,电影的两位导演找到了我,当时距离电影上映只有25天了。他们之前找了美国作曲家也弄了一些歌,但都觉得不太满意。我跟导演说,你们命太好了,这有一首刚出来的。我第一感觉是歌和电影太契合了,歌词上来就是“忍不住化身一条固执的鱼,然后沉默的在深海里”,除了歌名,歌词一个字没有改。 北京晨报:正常情况下,一部电影找您做音乐总监,应该提前多长时间合适? 高晓松:最起码也得提前四个月到半年。那英演唱的部分本来是贴在电影故事的高潮,结果贴完以后觉得特别好。最终《默》一个小节都没落下地出现在电影里,其实这种情况在电影歌曲里很少,一般都是来一小段。最后不仅歌曲贯穿在整部电影里,那个旋律也成为这部电影里的灵魂内容之一。当时是我带着指挥和乐手们,直接对着屏幕弹奏,效果竟然极其好。 贡献 没有公式能算得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