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反了的营销牌,以及生不逢时遇到了“国难” 起片前两天并不代表日后的总票房不佳,这个暑期档《大圣》的逆袭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肿瘤君》也可以走逆袭这条路。但前提是,需要大量的自来水安利。目前《肿瘤君》在豆瓣和时光网上的评分分别是7.9和7.6分,评分虽不错,但其中最多的评论是,“看《肿瘤君》,笑着笑着就哭成傻逼。”从情绪上看,自顾自的共情者多,荣辱与共的安利者少,靠“自来水”肯定是不够的。 再说回这一次《肿瘤君》的营销手法。 8月初,《肿瘤君》同名话剧搬上舞台,细腻地描述了“熊顿”死亡让观众泪奔;影片《肿瘤君》首映礼上,女主角白百合数次飙泪;江老板等人在谈论这部影片的时候也表现的颇为沉重。再加上熊顿之死作为不可改变的沉重底色,这让影片一开始就笼罩着悲情气氛。 之前,小娱曾在朋友圈内做了个小调查,看过《肿瘤君》的女生基本上都是哭着走出影院大门的(小娱也是),一位观众表示,悲情的太过了,“其实电影到白百合与吴彦祖最后一次出现在病房里结束就好了”。其实在小娱看来,温馨的画面也可以表达悲伤,后面白百合躺在母亲怀里以及葬礼那一段,明显就是让观众飙泪的,看完想不哭都不行。 而在天津国难之后,《肿瘤君》的所有宣发几乎就停滞了下来。 对于广大观众而言,当初进影院,明明是冲着这部影片的正能量才去的,没想到看完以后却变得更加伤感。尤其是在天津塘沽爆炸之后,整个国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以悲剧结局的电影更加不符合观众的寻求心里治愈的预期。 虽然看过的人都知道,《肿瘤君》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悲情,但购票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前置的,导致其只能被营销和初步印象所左右。 山东鲁信影院排片经理就认为,《肿瘤君》要想在票房上有所超越,需要转变宣传方向,进行二次营销,不要再拿悲情当做最大卖点,否则,票房不会有太大突破。 安全感,才是电影观众追求的目标 著名文艺商人、中汇影视创始人侯小强说过很多有关影视的精彩言论。其中,有一条是:好的商业电影是让你在电影院里哭了、笑了、感动了,然后走出影院就忘记了的电影。 其实他说的本质就是安全感,“回到过去获得安全感,所以怀旧题材流行;通过比惨获得安全感,苦情剧很有市场;以及通过短暂的对现实的抽离获得安全感,比如看看恐怖片、惊悚片。” 那么,《肿瘤君》因为故事基底是建立在现实的真人真事基础上,再加上过分靠近电影市场人群(20多岁的女生),时间隔得又如此之近,因此非常缺乏“疏离感”,这也就是意味着,无法提供“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