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多点 “爆米花利润”依然是影院收入支柱 去年10月16日,一份《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中关于作为院线卖品的主力品项,例如爆米花等食品、饮品等“卖品收入”的利润高达90%,属于公司下属各影院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的信息曾引人注目。 记者采访多家影城经理获悉:“这种情况仍然很普遍,全国上下都一样。去年是这样,今年也没大变化。”某影城经理说:“自从电商搞低票价后,我们院线的日子就不好过,被迫违反市场规律给烂片排映之后,上座率更加低了。”据悉,一张票如果收45元,其中一半收益归院线和影城再分配。若院线拿走10元,12元归影城用来支付租金、人工、水电,所剩无几了。所以,影城经理说:“我们只能卖爆米花维持了。”而发行方反讽说:“你在维持高额的年终奖吧?” “爱造假体质”到底害了谁? 这些天,对“幽灵场”的存在从完全否定到确信无疑,笔者的大脑经历着不亚于台风“彩虹”般剧烈的头脑风暴。圈中的朋友们用各种事实数据说明:“这种现象早已有之,‘爱造假体质’正在影响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从事电影发行的小伙伴们举例说明,某文艺电影曾试过用300元一场次鼓动粉丝买票,砸了广州某院线旗下主要影城的五一黄金档,逼迫院线拿出畸高的排片率,结果造成了畸低的上座率,最后彻底惹怒了院线大佬,但到头来谁也拿片方没办法。5个月之后,某部小成本爱情电影也被电商打款砸3000万元把票房提到了6000多万元,保住了面子。 虚高的票房、失实的口碑,首先令广告业很受伤,户外电影广告流失60%以上,传统媒体广告流失更多。但事实上,伤到里子的是电影投资方。为买场次、补贴低票价花出去的钱,再加上虚高票房所必须承担的更多税费,这笔钱都必须从观众身上刮回来:“羊毛出在羊身上。”但聪明的中国观众岂容你如此愚弄:“买不到低价票就干脆不看!”这就进一步造成了影厅的高排片、低上座率……令不少影片陷入票房高企但利润低微的怪圈。 揭开了这种虚高现象,谁还肯继续砸钱投资拍电影、拍有创意的好电影呢?“爱造假体质”到头来就是搬石头砸脚的下场吧。▲ (原标题:揭秘国内影市“幽灵场”:片方花钱搞饥饿营销) 责任编辑:婉婉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销报道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