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直社北京3月22日电】一方面 ,涉嫌传销、产品质量、夸大宣传、跨区经营、恶性竞争等企业不当行为的负面 话题不绝于耳;另一方面,扶贫捐款、爱心助学等企业慈善行为频频“上镜”。 当越来越多的直销企业把“社会责任”这一口号挂在嘴边时,人们开始怀疑公益 成为了直销企业违规丑闻的一块遮羞布。 对于生意人来说,公益慈善活动是个赔本买卖, 承担社会责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直销企业一桩桩“善举”,是赔本赚吆喝还 是一俊遮百丑? 直销慈善背后的质疑 在财源滚滚的同时,直销业却在遭 受社会前所未有的质疑和诘问。 2012年12月16日,首届中国直销行业公众形象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发 布的《中国直销行业公众形象调查报告》显示,公众对直销持正面评价的只有 51%。尽管直销行业近年加大了行业公众形象的建设力度,但只有47%的人认为行 业形象得到了改变。 中国直销行业公众形象论坛称尽管直销行业正在积极地释放正能量 ,但是因为缺乏与公众良好的沟通,没有被公众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一定程度上 导致了他们对直销行业的误读,或者被低估。直销行业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投入与 产出比应该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但公众眼里津津乐道的慈善公益,往往却并不是 直销企业,甚至权威机构统计的时候,也会一定程度上忽略直销行业的贡献。 要重新挽回 被曲解的直销印象,首先需要构建直销业的信任。于是乎,公益投资这种手段, 也就成为企业生存的一种营销方式。如安利和天狮,自1998年以来在公益活动中 仅现金的捐助就分别达到了1.38亿和1.31亿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各种物资的捐 助。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正在努力行使“社会责任”的诸多直销企业也都有着类 似的“善举”,这是他们取得政府信任和公众信任的必经之路。 慈善也好, 公益也好,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企业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表明企业的社会责 任感,赢得社会大众的认同,提高企业美誉度,增强企业长期竞争力;另一方面 给外界传达一个本企业有实力的信息,增强员工和消费者的信心。公益行为是一 项社会公关活动,通过无偿的举动建立积极正面的企业形象是公益营销的真正意 义所在。 “ 作为家庭的一员, 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家庭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企业也都应该回馈社会。安 利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是出于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把提高企业声誉作 为参加公益活动的唯一目的。”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总裁黄德荫这样表 达了安利人的公益观。2011年之前,安利积极参与了关爱儿童、志愿服务、环境 保护、防灾减灾等公益慈善活动。截至2010年底,安利(中国)已累计捐赠或赞 助款项5.1亿元,参与实施公益项目超过6500项。安利的负责人说,市场发展到 哪儿,公益行为就做到哪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