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6月11日讯】(北京商报 蒋云染)CPI持续上涨、零售业净利收窄,超市商品涨价似乎在情理之中。然而事实却是,包括沃尔玛、物美在内的超市企业逆市调低了多种商品的常规售价。这番举动的背后动因,是超市直面电商冲击,夺回逐渐被侵蚀的市场份额。 低价常规化 降价打折,是超市最常用的一种促销方式。一般来说,大型连锁超市每期海报促销的周期是14天。不过,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短期降价促销的作用渐显疲软。 一位大型内资超市负责人透露,过去,促销期间每天的销售额是比较均匀的,但现在的后劲却越来越差,70%-80%的销售是在促销前三四天完成的。过分依赖原价和促销价之间的价差拉动销售,就造成了原价虚高的现象。随着价格信息的公开化以及消费者逐渐成熟理性,挤掉商品价格里的水分,全面调低商品的零售价才是拉动销售最有效的方式。 北京商报记者在沃尔玛的卖场发现,货价上竖起了醒目的“省心价”标识,实施“省心价”的商品与原价相比,降价幅度都在15%以上,有些商品甚至降幅达40%。这些商品的降价周期在四周至半年之间。由于价格给力,为防止哄抢,每种商品均限购10份。除了快消商品,针对清仓果蔬的“真划算”促销、平价蔬菜等,也是沃尔玛提升鲜食部门价格优势的措施。 前不久,物美超市逆市调低了5000种商品的常规售价,降价的平均幅度在5%-8%之间,商品几乎覆盖了现在市场认知度较高的所有品类。目前,物美还与第三方调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月进行商品价格市场调查,以期维持低价。 考验供应链 超市行业的利润率不超过5%,如何在长时间降价的情况下又不会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业界看来,超市对上游供应链的把握能力,决定了终端商品的降价幅度。 沃尔玛方面透露,采购人员首先要观察哪些品牌和商品受顾客喜爱和需要,然后与知名品牌供应商谈全国大规模联采,这样才能拿到长期有竞争力的价格,实现四周至半年以上的价格有效期。这些商品集中采购,运至沃尔玛配送中心,再分别送往门店。 物美也是直接与厂商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通过大规模采购拿到较低的商品进价。其相关负责人透露,总体来说,利润率是下降的,但薄利多销带来的是整体利润额的上升。同时这也倒逼自己提高管理能力,把可控成本降到最低。 抢市场份额 受电商的影响,传统促销模式已经无法有效拉动客流。面对不断被蚕食的市场份额,在保证质量下的低价似乎是夺回客流的有力手段。 沃尔玛的低价战略百试不爽,此前曾靠这一战略击败了加拿大本土超市以及Target。而且沃尔玛(加拿大)的网上零售额以134%的高比率迅速增长。沃尔玛在一季度财报中透露,公司在加拿大扩大了食品杂货销售市场,在与各大超市争夺市场份额的竞赛中已取得了成功,其战胜竞争对手的武器就是低价抢客。 消费研究机构Kantar Worldpanel的数据显示,物美的渗透率和顾客忠诚度也都是北京的第一名。 在业界看来,市场份额与低价战略是相辅相成的。市场份额高,供应商可借其渠道实现更大规模的销售,因此可以给出更低的商品进价。低价商品反过来帮助零售商获取更多的消费者。 尼尔森的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消费者对个人经济状况和就业前景的乐观程度较一年前有所下降,但消费者对整体经济持有乐观和积极的态度,消费意愿指数回升至39点,这是自2010年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低价战略似乎更得人心。▲ (原标题:直面电商冲击 沃尔玛等低价常规化抢市场) 责任编辑:小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