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报网7月22日讯】(搜狐IT)近日Facebook和Twitter分别透露出上线社交网络购物的消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社交网络购物更偏向于广告和导购,而非真正的社交电商。 
	在国内社交网络购物这个名字已不新鲜,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QQ都或多或少染上了电商的痕迹。与Facebook和Twitter主打导购和广告的模式不同,腾讯和新浪的社交网络购物更倾向于B2C。 
	国内主要的社交网站和工具在电商方面的探索,比国外要早的多,大致有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导购和广告 
	与国外不同,国内社交网络开启导购模式源于网民自己。 
	在微博和微信之前,我们的主要社交工具无外乎QQ、贴吧和人人之类的社交网站。QQ可以说是导购的发源地,很早之前就有人依靠QQ空间和QQ群来导购,特别是QQ群,漫天的广告链接层出不穷,直到今天依然是很活跃的广告圣地。 
	贴吧和人人当属导购的第二战场,软文和硬广几乎成了贴吧一害。专门的组织者号召万千网民,借助社交网络,导购被玩得风生水起。不过网民的自发导购行为对社交网站来说有害无益,社交网站不得不删除这些广告和导购信息,发布者想方设法钻空子、回避关键词,两者猫捉老鼠式的游戏至今没有结束。 
	微博时代的到来,导购行业迎来新的天堂,先是各种方法吸引大批粉丝,然后靠粉丝量来换取广告的筹码。微博上发文更加自由,受众也更为广泛,这也是微博一直充斥着各种广告的原因之一。同时社交网络本身也开始了广告导购,无论是微博还是人人,首页的官方广告和推广让人无可奈何。也因此,这种自发导购行为仍有其存在价值。 
	第二阶段:C2C的新战场 
	中国网民从来都不缺乏盈利的想象力,社交网络也可以做C2C。 
	伴随微信而生的还有朋友圈营销,这里似乎成了营销者的天堂,也是C2C的另一种展现。相比于淘宝和拍拍而言,朋友圈可以更好地互动,基于朋友关系的营销也更值得信赖,一些人甚至做到了千万级别的年销售额。不过朋友圈泛滥的营销行为让腾讯颇为不满,通过一系列措施封杀朋友圈营销行为,利益是推人犯罪的魔鬼,朋友圈的营销行为怎么会销声匿迹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