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合并抑或收购,在企业的并购案中,必有一方占据主导,至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并购对外宣传统一用“合并”一词,除了考虑到被收购方的面子问题外(实际上很多案例中,使用“合并”一词也是谈判的条款之一),更多是为收购后的整合铺路——“收购”就意味着,主导方掌握着生杀大权,被收购方(尤其是员工)任人宰割;而合并,则是整合团队、业务,做到强强联合。 58同城和赶集网的“合并”,大概也是如此。近年来的并购案,除了嫁入BAT豪门、独立运营的公司外,体量在一个等级上、甚至互为多年的死对头的案例,最著名的是2012年的优酷土豆并购案;以及2013年的爱奇艺PPS并购案。虽然所属行业不同,58赶集,与这两起并购案,尤其与优酷土豆并购案,有诸多相同点:分别是行业第一和第二、业务重合、明争暗斗多年。从前辈们的经历来看,58赶集的“合并”,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虽然成功“整合”、稳固行业地位几乎没有悬念,但路途中的雪山草地依然需要跨越,非战斗减员也必定会发生。 业务:赶集对58“没意义” 2014年7月,姚劲波曾对外表示“我们不会收购一个没有意义的公司。赶集网的用户是我们的子集,商户也是我们的子集,产品也是COPY我们的。”当然,互联网和商业市场都在不断的变化中,也许10个月之后,赶集对58已经有了意义,但赶集的传统业务,依旧和58有着高度的重合,合并后,用户将面临二选一的问题——正如优酷土豆合并之后,由于内容和品牌的高度重合,大量用户舍弃土豆,造成土豆网的用户急速流失;加上两家竞争多年的公司在品牌文化上的差异,合并后的总用户低于合并前,土豆的部分老用户流向了爱奇艺、搜狐视频等其他网站,并不能完全被优酷收入囊中。 实际上,直到合并消息已经半公开的现在,58和赶集在业务上的厮杀还在继续:58收购安居客之后,赶集也在近期宣布了和房多多的合作,意在在房屋租售业务上,继续与58抗衡。 员工:不裁员不是成功的“合并” 在并购案宣布的官方声明中,“不裁员”也几乎成了标配的承诺,但实际上类似的并购,几乎都不能真正履行这个诺言,人事方面的动荡必然会出现。 并购主导方管理层所需要的“成功整合”,与“不裁员”的承诺,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即使是两家业务互补型的公司,在业务部门上也会产生大量重合,如爱奇艺和PPS,在版权采购、市场推广和销售部门,也会存在高度重合;如果赶集不保持独立运营的话,财务、法务和人力、行政等部门也将完全重合。在此前的并购案中,收购方高管面对“如何安置重合部门员工”的问题上,回答也大致是新业务消化、调岗分流以及传统业务补强三个渠道。 但是,人力资源是一门与自然人打交道的微妙文化;企业文化,尤其是曾经是死对头的两家企业文化的碰撞、公司规章制度,以及高层的管理风格,都会成为被收购方员工离职的导火索。此外,由于绩效考核的规则差异、收购主导方的“主场思维”,导致被收购方的团队和员工丧失话语权、被动接受“调岗”、“新业务开发”等工作调整,进而主动离职,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从双方整合的角度看,不适应新环境和新变化的员工离职,对业务整合倒是利好消息。 对于“不裁员”的承诺不能过于较真,这更多是安抚双方(尤其是被收购方)员工的手段,避免合并期间的失控的团队动荡。所谓“不裁员”,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不主动暴力裁员”,而通过主动离职补偿优化新团队构成则是正常之举。 合并需要时间,但整体向好。 对于收购方58来说,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是赶集用户平滑迁移到58平台;赶集定位于细分市场,或者是新业务先锋,与58业务形成互补和协同,同时狙击行业其他对手——但这个任务不容易完成,即使是已经合并3年多的优酷土豆,也只是部分完成了任务,而且合并战略从双方完全合并,妥协成土豆网独立运营;也付出了土豆网高管和员工流失殆尽、土豆网从行业第二跌落到第二集团且错过移动互联网的代价。和优酷土豆一样,58赶集最大的难题是重合业务的整合,以及企业文化的碰撞——好消息是,58和赶集的企业性格,并不像当初“银行家和艺术家”那么冲突严重。 对于58的这次并购来说,最大的好处是:直接奠定了不可撼动的行业格局,如同在社交市场的腾讯一样,58在分类信息市场已经没有能够掰掰手腕的对手,即使整合失败,消灭了势力最大的对手,58也能腾出手来,专心开发O2O生活服务市场。▲ (原标题:58同城敲定合并赶集网:资源整合尚需时日) 责编: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