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5月6日讯】(北京商报)进口商品税收政策调整让本来就火爆的跨境电商迎来政策红利。不过,在业内看来,未来跨境电商在商品品类、贸易模式等方面虽然会有更大发展空间,但也同样面临转型,以往依赖行邮税与贸易关税税差套利的时代将结束。 降税利好跨境市场 跨境电商再迎政策东风,“坐收渔翁之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消费品进出口政策。 会议指出,对于国内消费需求大的部分国外日用消费品,于今年6月底前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逐步扩大降税商品范围。同时,结合税制改革,完善服饰、化妆品等大众消费品的消费税政策,统筹调整征税范围、税率和征收环节。此外,将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 走秀网CEO纪文泓表示,本次政策实施后将为市场营造更加公平的进出口环境,利于更多公司参与进来,同时有利于提高进口操作效率,降低成本。在纪文泓看来,扩大免税品种,将有利于跨境公司更深入全球,挖掘更全面的供应。 如果进口商品变得物美价廉,那么其将拥有强大的吸引力。第五大道奢侈品网CEO孙亚菲表示,如果降税政策实施,将直接导致商品价格降低,从而对跨境电商产生促进作用。“对于大量大众商品,消费者将能从中直接获益。但对于某些‘高冷’奢侈品品牌,则与商家经营策略有关。”在孙亚菲看来,除了某些品牌商为了维护品牌形象,不会因为税率降低而在价格方面做出过多让步外,整体行业迎来降价空间。 据了解,目前国内消费者为了获得境外商品,多通过跨境电商、境外网站“海淘”、个人代购甚至直接前往境外等方式购买,造成国内消费大量外流。在业内看来,降低关税、扩大降税商品范围,不但能够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更有利于消费回流、扩大内需。 进口商品热已催生出巨大的跨境电商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3万亿元左右,国内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也已超过5000家,注册企业超过20万家。预计到2018年,中国内地“海淘族”将增至3560万人,年消费额达1万亿元。 价差优势丧失 虽然降税、扩大降税商品范围将拉动市场需求,但这也直接颠覆了目前跨境电商赖以生存的价差优势,对跨境电商的生存模式提出考验。 行邮税与贸易关税间税差是目前跨境电商赖以生存的土壤。有业内人士给北京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某款高端指甲油为例,按照目前的一般贸易进口方式,关税为15%,增值税17%,消费税30%。如果按照跨境电商进口,仅有行邮税50%。在这种情况下,显然跨境电商进口有优势。如果国家将关税和消费税调低,那么一般贸易进口该高端化妆品的税额可能要低于跨境电商进口,这样跨境电商将不再具备价格优势。 在苏宁易购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姜大海看来,新政策提及的完善服饰、化妆品等消费税,对于一般贸易进口是利好消息,但有可能会减少跨境电商的进口量。但一般贸易进口和跨境电商进口的操作成本不同。对于化妆品,一般贸易进口需要先进行前置审批等繁琐流程,而跨境电商流程则相对简单。 孙亚菲表示,跨境电商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个过渡性产物,国际价差是其生存的动力。随着全球“价格拉平”,中国市场发展进一步透明化和公平化,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拓展国内市场,跨境电商存在的空间将越来越小,尤其是那些鱼龙混杂的小型跨境电商。 清关痛点待解 国务院同时在跨境电商进口检验检疫方面做出指导,表示要制定支持跨境电商进口的检验检疫政策,清理进口环节不合理收费。在业内看来,清关流程已是跨境电商目前发展面临的痛点之一,行业在清关方面依旧面临众多问题需要解决。 有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跨境电商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货物流转速度,另一个是清关优化能力。依靠转运公司来完成跨境物流环节容易造成供应链三流合一的断裂,这会对货物的流转速度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清关优化能力体现在清关时效和关税控制上,通关速度和关税预期管理能力不足将会直接让消费者体验打折扣。 洋码头CEO曾碧波表示,由于保税进口的对接、磨合等环节非常复杂,目前跨境业务物流体验还不是很好。在鲜life创始人肖欣看来,通关政策在各地的执行标准也存在很大不同,即同一政策在每个海关的实操中存在很大差异。而各地通关手续的不同直接给企业标准化生产带来难度。 此外,为应对跨境商品配送难问题,跨境电商纷纷从轻资产转向重资产,开始自建海外仓库,但高昂的成本费用成为跨境电商企业绕不过的坎儿。 倒逼回归零售 跨境电商仍处在市场探索阶段,究竟何种商业模式能够吸引消费者芳心尚不明确。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内一些跨境电商商品售价已经触底,甚至低于原产国价格。其中个别企业的售假行为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影响。跨境电商最终还要回归零售本质。 姜大海表示,随着税差套利时代的结束,跨境电商要专注于零售本质,即服务、供应链与商品品质。蜜淘网CEO谢文斌表示,蜜淘全球购现阶段最大的痛点不在于物流、关税、政策等方面,而在于定位、用户、运营、营销等电商实际环节。 在湖南云猴网CEO杨军看来,此番降税政策也是对传统供应链的一次洗牌,政策完善将倒逼行业供应链进行优化升级。据了解,目前国内传统零售多采用区域性供应链管控机制,跨境电商清关存在灰色地带,“关系户”成为一种重要的清关手段。 同时,健全的法律政策也是零售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姜大海表示,由于跨境商品属于个人物品,涉及到跨境运输和退税,7天无理由退换货基本不可能实现,目前各个试点海关没有明确的政策和可操作流程,行业平台均不支持换货和无理由退货,出现质量问题需联系商家协商处理,国内消费者权益维权很难得到保障。在杨军看来,跨境电商领域亟须行业立法,确定各项法律主体,保证消费者和国内商家的基本权益不受侵害。▲ (原标题:关税下调 跨境电商迎新拐点) 责编: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