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盈利难和品类局限性几成恶性循环 早在2013年,生鲜电商刚刚火起来的时候,就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生鲜电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不能覆盖所有生鲜商品品类。因为作为非标产品的生鲜产品除了冷链供应和极速物流带来的高成本之外,其损耗也较大(一般损耗率在25%左右),若是选择销售低端商品,仅物流费用这一项成本,电商就难以承受。 经测算,只有客单价(即每位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在人民币200元以上,电商才能保证该单不赔钱。目前各大电商主要销售一些高附加值、高价位的商品,比如进口水果。但高额的价位必然带来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减少,仅仅是尝鲜而非大量购买的消费诉求也会导致客单价偏低的现状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更何况,尝试销售全品类生鲜商品需要更多的上游合作伙伴和更高的冷链库存与配送条件要求,高昂的成本是中小型生鲜电商的噩梦。所以销售高价位商品——客单价低——盈利难——不敢销售全品类(尤其是低价位产品)商品几乎成了当前我国大部分生鲜O2O企业难以自拔的泥潭。 4、食品安全也是重中之重 生鲜产品不仅仅是带有易损耗特点的非标产品,其本质更是食品,但凡食品都是很容易产生安全性问题的,这就要求生鲜电商必须对食品安全问题负责,要进行全产业链管,更要建立一定的监督体系。例如阿里要求食品经营者提供食品生产、卫生等许可证,京东要求销售商提供品牌质检报告、食品流通许可证等证件。然而不是巨头的大量中小型生鲜电商,不要说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就连靠谱的冷链供应和冷冻库存乃至冷链车配送都很难做到,生鲜产品的新鲜与质量尚且得不到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从何谈起? 5、不同地区的习惯差异让非标生鲜为难 对于当前的生鲜电商来说,能千辛万苦把商品尽量不臭不烂的送到消费者手中,已经意味着一次成功的销售了,然而他们可能没想到更大的用户痛点就发生在这时。 以荔枝为例,有人喜欢收到的时候新鲜红艳的,有人喜欢带叶能多保存几天,还有人喜欢冻荔枝,果皮黑点没关系,图的是冰凉清甜的口感。简单点说,非标产品之所以难卖,就是因为众口难调。 水果如此,蔬菜、肉类等其他品类更是如此,在北京单月能卖出近3000只冰鲜鸡的某生鲜电商进军华南市场后几乎一败涂地,单月销量锐减至百只,因为广东人“一定要见活的”,甚至还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冷藏鸡和冰鲜鸡的概念。 生鲜O2O的发展前景仍然被看好 纵使生鲜O2O有着这样那样的痛点,但是生鲜市场需求旺盛,发展迅速却是不争的事实。有数据显示,生鲜电子商务的毛利率平均可达30%至40%,其中海鲜产品最高,达到50%以上,冻肉类20%至30%,水果次之。 另外,生鲜产品相对于人们购买的频次来说比较高,而且一旦形成了一定的评价等级建立了用户信任体系,用户粘度相当高。在加上消费者对网购行为的逐渐成熟,而一些有机食品及进口食品的利润空间大,生鲜电商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只要能有效解决上述痛点和问题,生鲜O2O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原标题:生鲜O2O亏损频频 但仍挡不住市场的火热) 责任编辑: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