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低成本带动高投资、高就业、高增长的机遇。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下降,人民币适度贬值,融资成本下降,给企业的投资创造了非常好的窗口期。 目前苏宁O2O模式已经成型、地产投资模型也已定型。在座的媒体朋友们,有一些可能逛过苏宁在全国各地的云店、苏宁广场,有的可能还住过我们的酒店。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广场、酒店甚至影院的开发建设力度,今年在上海等地,我们会有一批酒店和广场陆续开业,届时欢迎大家去参观体验。在今年这样一个低成本的窗口期,我相信,苏宁将完成一轮高投资、高就业和高发展的市场逆袭。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企业家会更多的关注自己,而不是市场环境,因为市场环境对于每个企业都是公平的,企业家也无力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提升自己。甚至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市场不好时,越是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去年两会时,我也是在这个地方说“苏宁的转型不是‘duang’的一下出来的,而是任性出来的”。随后的一年,我相信全社会都感受到了苏宁发出的一次次“引力波”,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可能感受最强烈,甚至有的媒体朋友,连续一个月都没离开过南京,天天守着逮新闻、做报道。不管是我们与阿里巴巴、万达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还是入主苏宁足球俱乐部,战略投资中兴努比亚,以及越来越多的苏宁广场和酒店开始批量化的建设和运营,这些都让我们的品牌形象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多元。而这些都应该感谢互联网,正是我们立足零售业的互联网转型,帮我们打开了产业升级发展的大门。 我们运用互联网发展五大产业,可以说就是一次机遇之变,目标就是要坚持不懈的传递“引领产业生态,共创品质生活”的社会力量。 与很多年轻人一样,苏宁也是90后,正处于最具青春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年龄。因此我们敢于接受新鲜事物,运用互联网不仅打破了零售发展的天花板,更打破了企业产业布局的天花板。可以说这一次的改变,是基于互联网零售的产业升级,让苏宁创造品质生活、引领产业生态的发展使命更为饱满和丰富。零售、地产、文化、金融塑造的是品质化的生活体验,而投资则是产业生态圈构建提升、协同发展的蓄水池和粘合剂,未来展现在大家眼前的不仅仅是一个专业、品质的苏宁,还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苏宁。 面对不断变化、加速升级的外部环境,苏宁的变革,仅是这个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缩影。我始终认为,顺应时代,不断创新是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唯一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当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转型的真正原因。但是如何成长为一家时代的企业,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三个观点: 一是,要大胆的去做逆周期布局。企业的转型和创新永远不是线性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作为企业家来说,在企业发展进入巅峰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最有危机感,开始启动新一轮的布局;而在企业承受外部巨大压力和非议的时候,恰恰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势与坚强的韧性。 对于苏宁来说,我们每一次的转型恰恰源于逆周期的布局,1999年是我们空调批发销售最为火爆的时候,我们几乎砍掉一半的业务,毅然的转型零售;2009年更是在我们连锁发展的巅峰期,我们义无反顾的投身O2O零售。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每一次的布局都最终被市场验证是正确的 二是,创新往往就是剩者为王。很多企业都在创新,但是创新从来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情,不仅需要创意,还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大量的资源整合,以及时间的积累。2013年我在美国斯坦福谈O2O模式,到了2014年,大量的企业和风投涌入O2O领域,但是2015年,又雪崩似的轰然散去。回过头来看,有一些企业玩的是概念,并没有实质性的举措;有一些企业只是在某个点上的创新,缺乏系统支持;也有相当一批企业虽然模式很新颖,但是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匹配缺乏,不足以支持走远路,做长久。所以,我认为创新永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积累的过程,往往最后坚持下来的企业才是最成功的企业,坚持到最后的创新才具有价值。 三是,一定要做“大多数”。企业在最初布局发展的时候,需要做“少数派”,因为只有比大多数人看的远,具有更前瞻的思维,才可能抢占先发优势。但是任何一家企业需要大发展,获得广阔的市场,那一定要进入大市场,一定要顺应社会主流需求,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消费习惯。 比如我们提到的O2O零售、品质消费等,这都是未来的“大多数”。所以,只有做布局的“少数派”,我们才能先发制人;而只有成为未来的“多数派”,我们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各位媒体朋友们,市场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企业如何理解和把握,这是苏宁发展20多年来最大的感悟,从传统零售到互联网零售,再到现在五大产业,苏宁变得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年轻。今天的苏宁,已经让大家眼前一亮,我相信,在2016机遇之年,苏宁带给大家的惊喜远远不止于此。今年是猴年,也是好运年,在这里我也祝愿大家猴年猴赛雷,谢谢大家!▲ (原标题:专访苏宁张近东:大数据时代需要供给侧改革) 责编:米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