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驱动物流行业升级 相较于电商企业与品牌商的从容姿态,如同毛细血管一样遍布的快递网点则是热火朝天的局面。操作员不停地卸车、分拣、扫描,快递小哥马不停蹄地派送快递。这是“双11”结束后多数传统快递网点所处的状态。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主要电商企业“双11”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8.5亿件,同比增长29.4%;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3.31亿件,同比增长31.5%。 面对庞大的业务量,物流企业已进入“彻夜不眠”的状态。百世快运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在“双11”零点开启交易,快递公司会在凌晨4点进入分拣高峰,这时已积累20万-30万个订单,随后大量发单的高峰会在11月11日上午开始到11月13日之间。在物流企业纷纷将智慧化落地时,末端配送环节尚无法大规模投入使用无人车与无人机,人力依旧是主要的方式。 北京顺丰速运的副总经理姚宏旭日前表示,为应对“双11”,顺丰速运新增航空舱位3000余吨;新增干线3000余车次,储备干线车辆500余辆;增加列车、高铁200余车次;储备短派人员5000余人。同时,顺丰速运对作业模式进行了调整,新增200余家外部合作便利店、100余组丰巢柜、临时自寄自取点40处/临时接驳线路100条,还开辟夜间派送模式。 以顺丰速运为代表的民营物流企业,通过对高峰期业务量的预估,对人员、车辆、物料、场地、物资工具、作业模式等资源配置方面进行了调整和部署,以应对“双11”激增的业务量。“双11”大促期间,临时新增的人力成为物流企业缓解业务量的有效方式,而这些新增的资源直接反映在消费者收取快件的时间不断被缩短。 大数据与智慧化合力 无论是如天堂伞一样的品牌商,还是夜以继日正奋战在“双11”前线的物流工作人员,面对“双11”的心态均在改变。在从紧张兴奋到从容淡定的心态转变背后,是历时九年,一场关于大数据和智慧化升级与融合的马拉松。 物流企业正在对大数据、物联网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物流企业的电子面单背后都串联着发货商、快递公司、收货人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通过系统支撑确保快件在各个运转环节的“可视化”。通过系统提供的数据视图和量化,物流企业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运营网络应对“双11”高峰。 面对需要用最短的时间对千万件的快递进行运输、分拣和派送,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物流企业均对智慧化设备寄予了厚望,借此分解庞大订单量的压力,“双11”当天苏宁首次上线物流机器人“小biu”派送。“小biu”首秀订单从用户下单到苏宁小店出发整个过程用时3分钟。京东物流也打出“无人科技”、“多样服务”、“数据驱动”、“协同开放”四大王牌,实现了从入库、存储、包装、分拣的全流程、全系统的智能化和无人化。 (原标题:九年“双11”的智慧化改造) 责编:小美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