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数字化改造,生产理念的革新也是爆品诞生的重要基础。 不同于传统工厂接单生产的模式,杨钢泽形容自己的工厂有点儿“四不像”:除了及时监测市场需求,进行产品改良、研发,还需要将生产、销售等环节完全打通,“如果只是承接生产环节,那就只是守在生产链条的底端,无法从市场需求出发‘掌控’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也无法真正塑造品牌的影响力。” 虽然角色定位更加多元,但绝不意味着一个工厂要承接上下游所有生产环节。 “我们的工厂,连接着300个左右的业务单元,不同材质或颜色的袜子原料、不同的分销渠道……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合作单位来承接。比如,我们山东、江苏各有一个合作的棉纺厂,做原料的生产;贵州一个厂家的袜子定型经验丰富,那么,相应的工作就交由当地人完成,我们更像是生产的组织者。”他直言,“组织生产激发的产能,不是我们工厂几百人拼了命就能做到的。” 制造爆品的年轻一代 “在诸暨,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着和袜子有关的生意。”杨钢泽说。 火车还未完全驶入诸暨站时,醒目的“XX袜业”“XX袜厂”标牌便已进入人们的视野,在高低错落的建筑顶端、用最朴素的方式“推介”着这座城市最引以为傲的产品。在他看来,是电商的入局,为一双袜子打开了从标品到爆品的可能。 08年,刚刚考上大学的他第一次接触到“电商”这个概念,同寝室哥们儿从网上淘来的诺基亚手机至今让他印象深刻。大三,杨钢泽跑到一家做电商的茶叶公司实习,也是那个时候,他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重要性,萌生了为用户创造需求的想法。 “举个例子,你想买一件比较正式的服装,但‘正式’的标准是什么,其实大多数人脑海里是没有清晰的界定的,直到他/她看到某一款商品的展示,才会意识到‘噢我想要的东西就是这个样子’。电商平台的出现,为商品触达更多用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也刺激着更多购买。” 最初萌生开淘宝店的想法时,杨钢泽并没有得到父亲的理解。“我爸一开始是反对,他宁愿我从事银行、IT行业,过上更体面的生活。再到后来,我们走上了两条不同的生产道路,父亲对我的态度算是‘不管不问’,他坚持接单生产的传统模式,而我选择的是深度融入互联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杨钢泽的父亲都坚持认为,以需定产的路子走不通,生产者很难把控需求市场的波动,要承担的风险“太大了”。 杨钢泽深知,对于父辈创业者来说,袜子生产是和谋生这样的字眼深深捆绑在一起的,也是老一辈诸暨人赖以为生的基础,“但现在,想要寻求改变的人越来越多了。”
在诸暨中国大唐袜业城,“重塑大唐”和“重构袜业”的标语悬挂在入口处的显眼位置。一条马路之隔,就是当地为挖掘生产、研发能力而特地打造的袜业智库。 一篇名为《国际“袜都”的转身》文章中也曾这样写道:通过互联网,生产和采购、销售连接在一起,企业不再是等着订单生产,而是通过销售端大数据的分析,提前预判市场走向,提前生产从而引导订单。 对于杨钢泽们而言,真正的改变才刚刚开始。“我可能永远没法说服我的父亲,但现在,我确实做到了一些成绩拿到他的眼前。” (原标题:淘宝天天特卖的“爆品”养成记) 责编:木子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