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就在6月18日当天早些时候,京东(09618.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京东高开5.75%,报239港元,发行价为226港元。按开盘价计算,京东总市值达7068.12亿港元。回归港股正值“6·18”高潮之际,可谓双喜临门。 这是继201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京东集团在香港的二次上市。六年间,京东集团的净收入从693.4亿元增长至5769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净利润从2.24亿元增长至107.5亿元,年度活跃用户数从0.47亿增长至3.87亿。 在京东集团回港上市庆祝仪式上,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表示,“京东集团满怀着感恩之心来到香港,不仅是因为我们希望与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分享我们的发展成果,更是因为我们对中国和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仪式上,京东还第一次对外展示了今年“6·18”数据大屏,从2020年6月1日0点到6月18日9点47分,累计下单金额达到2284.88亿元,远远超过了去年“6·18”大促18天2015亿元的纪录。 今年是京东“6·18”第17年,从昔日电商厮杀中蜕变成为当下电商巨头之一,从电子商务的探路者到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的路径几乎是所有互联网企业转型的缩影。 17年间,盛极一时的8848,人声鼎沸的“百团大战”,摸索前行的生鲜电商,逐风而行的共享与拼团……大浪淘沙,时局早已今非昔比。8848没有成为互联网领域里的珠穆朗玛峰,同一时期的易趣网如今已经是eBay在中国的子集,而eBay已无法在中国挤进互联网三巨头的榜单里。 阿里、京东、拼多多从两极对峙变三足鼎立局面,也只不过近两年才逐步成型:拼多多在2018年7月赴美上市的前一夜,阿里与京东两分天下的局面还被认为将长期存在,且无人可破;如今,拼多多总市值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阿里与京东先后赴港上市,同样立于资本市场的镁光灯下熠熠生辉。 凡此种种,当局者无非都是在跳出自身的舒适圈,画一个更有潜力的大圈。为此,京东在今年5月用“技术为本,致力于更高效和可持续的世界”定位下一步发展的新使命,承载了京东未来在产业互联网可能发挥的价值,也将京东对社会的责任定义得更加清晰。阿里在2019年9月也有了“新六脉神剑”,继续坚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 未来:零售业创新 开放供应链 时刻更新的数字,不仅代表着京东乃至电商企业沿着高速成长的轨道极速前进,也是中国消费市场全面回暖的侧影。各家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依然广阔,支撑企业、行业回暖向上的科技创新效应日渐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技术产品对用户消费也形成了刺激拉动作用。新品往往代表着新技术、新设计、新功能、新体验和更好的利润,可以为品牌商提前抢占行业先机,成为品牌竞争中的强有力一环。举例来讲,京东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让消费不再是一场生产、消费两端的“双盲测试”。 实际上,“6·18”期间扎堆呈现的创新科技毫无疑问成为经济新动能。在6月10日的2020中国电商消费新动能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疫情期间的电商创新,凸显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从购物到服务,从生产到消费,从国内到国际,从社区到政府,全面提升了上线、上云的进程,经济社会运行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趋势愈加明显,数字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消费需求和电商创新的方向,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巨大动能。 站在“回港”的新起点上,京东将走向何方?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给出的答案是:将继续在零售行业里创新,更重要的是向全社会开放供应链,最终实现共赢。从刘强东面向全员公布经过深思熟虑敲定的内部信,到徐雷在京东赴港上市当天的深情演讲,已经能看到京东商业逻辑的转变,提速从零售商向技术服务商转型。 走到今天的京东,底层的原始积累从零售变为供应链。对于战略定位的转变,廖建文解释称,京东将供应链推到布局的前端,意味着下半场京东希望基于零售所沉淀下来的数据资源和技术资源,去提升其他相关产业的效率。京东对供应链的理解,不仅仅是零售的概念,还包括商品供应链、服务供应链。 北京商报记者 赵述评 (原标题:京东回港 “6·18”重拾消费信心)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