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巨大 售价居高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表示,近几年,我国保健产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15%,并以每年15%~30%的速度递增。欧美国家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食品的花费占总支出的2%以上,而我国仅占0.07%。 来自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的数字显示,国内健康产品购买力已接近万亿规模,但实际销售额不到3000亿元。目前中国人均药品消费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40~1/30,人均保健食品消费支出仅为美国的1/20、日本的1/15,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医药保健食品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今年2月发布的最新报告《从洞察到行动:掘金中国保健消费品市场》指出,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全球领先,2020年,中国保健消费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000亿元。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8万亿的目标规模为大健康产业呈现了广阔前景,《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则为保健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营养与功能食品的增长速度为27.8%,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增长速度。而膳食营养补充剂类产品是营养与功能食品中成长速度最高的种类,销量增速高达77.8%。 尽管潜力巨大,但中国的消费者仍面临着保健食品售价居高不下的窘境。记者在美国亚马逊网站检索看到,营养补充产品“蛋白粉”的售价,折合人民币大约在每磅60-100元。而在亚马逊中国,检索同类产品,售价约在每磅200-400元左右。 更有趣的是,中国是保健品原料的输出大国,一位业内人士说:“同类产品的加工、生产工艺,如果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操作,质量差别不太大,但是价格却差了这么多。想想中国的消费者多花了多少钱吧。” 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有人归结为准入制度问题。 宏观经济学者胡释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现行的审批准入实际是一种行政垄断工具。获得保健食品批文的企业获得由政府强力加以保障的市场,其他未获批文的企业被禁止进入该市场参与竞争。为审批制下,企业自由进入市场的天赋权利被剥夺,成为需要政府赋予的特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