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古润金:我是一个华

完美古润金:我是一个华

 旅居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有数千万之多,由于居住国家及其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章诗辰:从“微商女神”

章诗辰:从“微商女神”

一个来自中国市场的90后女孩,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两年内登顶美乐家经销商从未企及

白学锋:直销企业在推进

白学锋:直销企业在推进

10月11日至13日,由道道舆情监控室和海伦国际直销研究中心主办、道道国际传媒承办的

当前位置: 直销报道网 > 观察 >

难求突破 同仁堂与直销难解难分的往事

时间:2016-09-06 09:31来源:知识经济 作者:知识经济 点击:
在直销的道路上,同仁堂走得真是挺纠结。近日,有业内人士爆料称,上市国企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子公司——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商务部印发

【直报网北京9月6日讯】( 知识经济)在直销的道路上,同仁堂走得真是挺纠结。

近日,有业内人士爆料称,上市国企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子公司——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商务部印发的直销经营许可批复函,并且已通过商务部审批部分直销产品。

十四年,从2002年牵手马来西亚海鸥集团初尝直销甜头,到如今尘埃落定获得直销牌照,同仁堂是否真的能一改曾经试探、缄默、否认……的作风,全力进军直销行业?

初识直销

同仁堂对于直销的尝试早在我国直销立法之前。

2002年,当国内直销还处于“一刀切”的时期,同仁堂却在马来西亚首次感受到了直销带来的业绩上的惊喜。

2002年8月30日,同仁堂与马来西亚海鸥集团合作成立的北京同仁堂(马)有限公司在吉隆坡正式开业。该公司投资总额为50万美元,其中同仁堂科技(同仁堂旗下上市子公司)投资30万美元,占投资总额的60%;马来西亚海鸥集团投资20万美元,占投资总额的40%。公司主要经营中成药、药酒、中药饮片、保健品等近2000种产品。这里提到的海鸥集团成立于1975年,主要经营中国药材、药酒、茶和保健品,集团旗下有专门负责直销市场的子公司。

北京同仁堂(马)有限公司成立后,以同仁堂乌鸡白凤丸为主打产品进军马来西亚直销市场,很快在马来市场引起抢购热潮。

同仁堂董事长梅群在2007年时曾透露过一组数据:自2002年开业以来,北京同仁堂(马)有限公司首年营业额高达260万令吉(当时1人民币=0.46令吉),盈利额达到七位数,颇为可观;第二、三年营业额稳步增加,达到340万令吉及430万令吉;第四年营业额470万令吉。

此时,距离我国《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颁布已有两年,面对马来西亚市场的成绩,海鸥集团的董事经理兼北京同仁堂(马)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及总经理的陈凯希一度表示:北京同仁堂集团若涉足直销行业,它的品牌效应和优质产品,应可成为直销行业中的佼佼者。在国内,也有人爆料,为筹备直销事业,同仁堂已于2007年成立健康事业部。

然而,当有媒体问及同仁堂是否涉足直销时,梅群起初声明同仁堂目前还没有精力去做这件事情,但当记者提到是其内部人员透露的消息(已成立健康事业部)时,他又改口说或许是其他上市子公司的行为,他并不清楚。

“神”队友?

事实上,2007年“同仁堂健康事业部”事件放在今天看,也可以称作“打脸”事件,因为早在与海鸥集团合作后的第三年,同仁堂就已经按捺不住,开始在国内尝试直销了。

这次尝试依旧是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合作对象为美资直销企业立新世纪位于香港的分公司。

2005年底,立新世纪宣布与同仁堂签订合作协议,立新世纪拥有同仁堂益肾强身丸及防衰益寿丸(统称“御品”)的独家销售权。在合作过程中,同仁堂一如既往的高冷姿态与立新世纪的积极主动形成鲜明对比。立新世纪方面,不论是香港分公司官网还是经销商,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同仁堂方面则始终未在国内媒体上公开过此次合作。之后不久,更有人指出,所谓的益肾强身丸及防衰益寿丸,不过是在同仁堂没有什么价值的二线产品。而合作方立新世纪也因为种种原因在国内市场举步维艰。

据悉,立新世纪在2003年进入中国时采取的是偷渡模式,期待在中国市场大赚一笔,又不愿意走正规程序承担相关责任。如此投机心理必然会触犯国家的政策法规,受到打击。事实也证明,从2004年后,立新世纪在中国开始衰落,不少地区出现团队解散的状况,2005年还曝出立新涉传事件。

更糟的是,立新世纪高层面对如此困境并没有携手共进,反而为了自己的利益展开内斗。2005年6月,立新开除了仅有的两名皇家钻石总裁之一的何肇伦,引发经销商激烈的争论。不久后有人称,另一位钻石总裁易文革在香港沙田开了“小立新世纪公司”,只要去他那里拿货的经销商都可以比香港立新公司的产品便宜5个点,此言一出,引来一片质疑声。

此外,立新新加坡分公司为了能在大陆市场中分一杯羹,与立新香港分公司展开了恶性竞争,两家公司对产品价格不一致的定位,直接导致了市场的混乱。两个分公司疯狂的抢线行为,也造成很多团队动荡与分裂。

2008年后,立新世纪渐渐退出中国,同仁堂与立新世纪的合作也因此惨淡收场。只是至今还有人疑惑,在公众眼中一贯谨慎、低调的同仁堂,为何会在当时选择这样一位背景不够“清白”的合作伙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本网内容授权书
Copyright © 1998 - 2013 www.Chnds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报道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5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