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当时商务部批准的直销企业只有91家,但实际上大量没有获牌的企业也在从事直销业务,同时还存在一些商业欺诈业务。 权健事件余波 去年年底,权健事件爆发后,直销行业乱象激起前所未有的众怒,此次涉事企业无一例外地都涉及虚假宣传等问题。据了解,权健事件发生以来,已经有超过50家直销企业赶紧清理过往的虚假宣传,记者发现在微信或微博上曾经泛滥的保健品虚假宣传内容,一夜之间数量锐减,直销企业纷纷在其官网上发布公告严禁经营人员夸大产品功效。受此影响,整个直销行业都陷入信任危机中。 另外,直销企业行为和经销商行为界线模糊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以权健为名号的火疗馆遍布全国,但权健一直声称火疗馆不是权健的业务;同样的,华林的按摩器也并不属于直销产品范围内,但仍旧在华林经销商和直销员手中贩卖;湖南的炎帝生物被认为是以上市为噱头吸引公众加入,但炎帝生物方面却表示目前公司还停留在计划阶段,原始股问题是炎帝生物的某些新加盟的会员或经销商的失真理解及对外误读。 在中国市场学会直销专家委员会专家欧阳文章看来,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出在直销企业经营的核心到底在卖产品,还是以产品为名头在“拉人头”。如此一来,零售就会变成一个幌子,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拉人头和囤货。教育培训鼓励的是拉人头,奖金制度鼓励的也是拉人头,高额的入单门槛造成囤货。 事实上,传销和直销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首先直销是从事的相关公司会拿到直销的牌照,从法律上说是合法的。而传销是没有牌照的,完全是非法的。直销有一定的产品销售,加入的直销员可以在一定的场合销售产品。但传销就没有任何的产品销售,他们都是通过虚构的产品项目欺骗加入者,以高额回报来利诱他们进行申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人头”。 那些不靠“拉人头”获利的企业,则把手段用在了虚假宣传产品功效,让人们误以为保健品能治病,而花费巨款去购买原本廉价的普通食品。有些企业则是选择性忽视经营团队的夸大宣传,为日后发生矛盾埋下了伏笔。 直销业何去何从? 权健事件被揭开后,直接引发了国家对保健市场乱象的大整治。 从2019年1月8日正式开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13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六个重点行业及领域、四类重点场所及区域和十类重点违法行为,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并成立联合督导组奔赴各地开展工作。 “百日行动”期间,还促成了保健品标签上设置特别提醒区、调整保健食品保健功能、改革保健品注册制度等新规和长效监管机制的出台和推进,都是直销企业未来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此次从权健扩散至全直销行业的整顿,使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停止了对直销牌照的发放,并开始全面梳理排查直销企业情况。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商务部对所有直销企业召开了集体约谈和提醒告诫会。随即,保健品直销企业纷纷忙于清理自家门户,相关违法违规或“擦边球”营销纷纷偃旗息鼓,有的企业干脆放长假,只有企业管理层密集开会商议对策。 6月4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为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等13部门《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方案》和商务部直销行业清理整顿工作安排,根据《直销管理条例》《直销员业务培训管理办法》《直销企业信息报备、披露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019年4月9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对直销备案产品、直销培训员和直销员开展复核登记工作的通知》(商办秩函〔2019〕121号),部署对91家直销企业开展三项复核登记工作。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复核登记结果,权健、华林两家涉嫌传销犯罪且未按程序进行复核登记,从而面临被摘牌。同时,直销备案产品数量复核后锐减了44.5%,直销培训员和直销员的数量也都不同程度缩减。直销行业开始大洗牌。随着国家更进一步的完善监管,包括建立更加匹配的法规制度和管理机制,行业还会有发展空间,只是会伴随转型期的阵痛。 同时,直销和传销活动纠缠发展、产品同质化严重、年轻用户和年轻从业者不足以及互联网对于零售业的巨大冲击等,都是直销行业转型面临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