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9月16日讯】(经济参考报)近年来,许多乡村地区通过发展电商,打破信息壁垒,将农产品推向广阔市场,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采访了解到,农村电商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精准扶贫也从中受益。不过也应看到,农村电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物流体系不畅通、产品尚未规模化标准化、品牌支撑能力欠缺等难题有待解决。业内人士建议,通过完善人才培训、引导规模化经营、对接精准扶贫等举措,进一步发挥电商在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联接农户与市场 农村电商结硕果 “2017年蜂蜜卖了20多万元,2018年卖断货了,供应一直跟不上需求。”广东韶关南雄市(县级市)珠玑镇角湾村电商负责人叶潘英告诉记者,她经营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2017年开始运营,主要售卖村里农户生产的蜂蜜、大米等土特产品,远销珠三角、北京、天津等地,帮助农户实现了增收。 南雄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8.67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5.36亿元,农产品上行销售1.81亿元,其中扶贫农产品销售4536万元。 在广西横县,电子商务越来越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2018年,当地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体系,共建成16个乡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26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服务站,乡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县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服务站总数达150个,加上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邮政村邮乐购、乐村淘、京东帮等国内知名农村电商平台建设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全县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点接近700个,覆盖了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据统计,横县在阿里巴巴平台开设的网店达2000多家,带动就业人数超过8000人,培养出了一大批基础网商,有力促进了农特产品上行。 电子商务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精准扶贫也从中受益。在农村电商实践较好的广东清远市,据清远市商务局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初,清远市电子商务产业带动超过1568户贫困户,超过4500名贫困人口脱贫,平均每户带动增收3000元以上。以英德、清新等地的贫困村为例,当地引入电商扶贫合作社模式,合作社与线上平台公司紧密合作,对贫困户社员优先采集产品信息、售卖农产品和参与各类活动,直接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此外,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被进一步填平,农村电商发展迎来新机遇。在一些互联网平台上,特别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涌现出大量与三农题材相关的“三农创作者”,他们制作包括农村生活、土特产品等内容的短视频,在平台上发布后受到追捧,将信息转换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 “2017年‘双十一’期间,我在网店卖出去15万斤皇帝柑,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甘有琴是广西灵山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2017年5月,甘有琴的家人将她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和做农家菜的视频上传到网络直播平台,吸引大量粉丝关注。如今,她的粉丝量已累计千万,每天视频播放量约200万次,而她的网店“巧妇9妹”,也是灵山县规模最大的电商之一。2018年,团队共计推介销售农副产品800多万斤,初步统计产值超过2300万元,不光自己致富还带动全村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