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极李惠森:超越13

无限极李惠森:超越13

近日,李锦记集团创业135周年纪念活动在广州无限极广场落幕,标志着李锦记正式翻开

张晶:玫琳凯正在用女性

张晶:玫琳凯正在用女性

12月3日,由新华网主办的2023“芳华绽放 续写荣光”木兰悦享荟在博鳌举办。本次会议

黄健龙:无限极坚持走中

黄健龙:无限极坚持走中

 12月2日至5日,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举办。在4日举行的主论坛上,无限

当前位置: 直销报道网 > 观察 >

成本1毛售价50元,揭开保健食品“奇效”背后的圈套

时间:2023-12-22 12:35来源:瞭望 作者:瞭望 点击:
◆ 加入各种非法添加物质且在短期内取得壮阳、减肥、降血压等“明显疗效”的保健食品,对购买者有着较强迷惑性和吸引力,服用后却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严重健康隐患

【直报网北京12月22日讯】(瞭望)◆ 加入各种非法添加物质且在短期内取得壮阳、减肥、降血压等“明显疗效”的保健食品,对购买者有着较强迷惑性和吸引力,服用后却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严重健康隐患

◆ 成人保健品违法添加类案件的跨省、跨境犯罪特征明显,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分工升级”将生产销售各环节拆开,以隔离风险

◆ “随着办案数量的增加,涉案物处置问题越来越突出。因为没有专业储存设备,一旦原料或产品发生水泡、泄漏等问题,可能造成次生危害。”

保健食品“奇效”背后的圈套

一勺非法添加物质西地那非工业原料,几勺面粉,没有卫生消毒和剂量标准,在简易混合器中搅拌后再分装,一粒成本0.1元的“壮阳药”便加工完成了。经过三四轮转手,到购买者手中时,这种“壮阳药”每粒价格已高达50元,中间销售逐级获得暴利。

加入各种非法添加物质且在短期内取得壮阳、减肥、降血压等“明显疗效”的保健食品,对购买者有着较强迷惑性和吸引力,服用后却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严重健康隐患。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然而在暴利驱动下,一些不法分子在成人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物质,犯罪手法不断升级,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2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食品中非法添加案件6038件,罚没款7540万元,移送公安机关1689件。

办案人员向记者介绍,成人保健品违法添加类案件多采用跨省、跨境形式进行生产和销售,分工精细,层层隔离风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改变化学分子结构,以“逃离”国家非法添加物质名单;在交易方式上,多采用网上销售、物流发货代收款等方式,实现“不见面”隐蔽交易,需创新手段加大打击力度。

曹一图/ 本刊

犯罪手法不断升级

2020年,魏某从网络渠道购买含非法添加物质西布曲明成分的“三无”减肥胶囊,食用后出现失眠、口干、食欲减退、便秘等有害副作用。即便如此,魏某仍购进4327粒胶囊,并用牛皮纸袋自行分装,在其经营的江西省南昌市某美甲店加价向他人销售。

近日,经南昌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魏某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没收全部违法所得。

据了解,江西公安机关于2022年7月开展打击成人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犯罪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开展期间半年时间内,涉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犯罪案件立案242起,破案219起;立案和破案环比均增长近300%。

办案人员透露,通过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精准“套路”老年群体,是一些不法分子的常用伎俩。

今年5月,宜春市万载县一位老人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称得知老人血糖高,以搞活动为名,免费寄来一盒“祖传秘方”特效降血糖保健品。老人服用后,感觉效果出奇地好,但也质疑“降糖咋这么快”?于是选择了报警。

“我们在这盒保健品中,检测到了非法添加的格列本脲、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导致患者恶心、呕吐,甚至中毒。”万载县公安局办案干警郑国芳说,一些不法分子以非法手段获取老年人的病情等信息后,通过电话联络精准施骗。

暴利驱动下,一些不法分子作案手法不断升级。比如,通过技术手段改变非法添加物质分子结构,企图“浑水摸鱼”。

近期,江西一地公安局陆续接到居民报案,称其在性用品专卖店购买了铁戈人参糖和鹿鞭压片糖果,服用后出现浑身发热、头痛、呼吸不顺畅等不良反应。

经公安部门检测,两款保健食品中那非类成分呈阳性,但是检测不到国家发布的非法添加物质名单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专家指导下,公安部门对这两款保健食品进行了进一步检测,结果测出丙氧苯基伐地那非成分,系非法添加物质伐地那非的衍生物。这两种成分名称不同,但危害和毒性相同。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改变非法添加物质的化学分子结构,并在产品说明中附上无国家禁止非法添加物质的鉴定报告,就是为了打擦边球、‘浑水摸鱼’。”江西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食品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周文伟说,为逃避打击,一些不法分子每生产一个批次产品,就更换一次新包装和产品名,并借此“忽悠”购买者体验新品。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成人保健品违法添加类案件的跨省、跨境犯罪特征明显,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分工升级”将生产销售各环节拆开,以隔离风险。

九江市修水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局长冷景涛介绍,当地查获的一起案件中,非法添加物质西地那非原料由重庆一家企业走正规渠道从外国进口,胶囊产自河南窝点,片剂产自安徽窝点,包装印刷来自广东窝点。这些物料最后集中在长沙组装,而后销往全国26个省区市、118个地级市。

在江西公安机关近期破获的另一起案件中,查获含非法添加物质麻黄碱的减肥片剂、胶囊5万余粒,销售范围涉及国内20多个省区市及多个海外地区。这些片剂、胶囊中的非法添加物质麻黄碱产自国外。

“不仅原料或成品来自国外,一些不法分子还自行开发交流软件,利用国外移动支付软件‘洗钱’。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溯源打击难度。”周文伟说。

打击犯罪面临多重障碍

一些办案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加大力度查处成人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案件,面临电商平台信息壁垒、物流渠道成隐秘推手、涉案物处置难等多重障碍。

今年7月,江西某地公安赴湖南端掉2个窝点,现场缴获10万余盒含违法添加物质的保健食品,涉案金额上亿元。办案民警介绍,该案中,不法分子在电商平台开设了500多家店铺,只要在网上搜索该保健食品名称等关键词,就会出现铺天盖地的商家信息,让消费者误以为其是可靠的大品牌保健食品。

掌握信息后,办案民警前往平台总部取证,却遇到了波折:先到平台所在地的网安部门报备,再由网安部门与该平台公司对接,调取相关资料。由于涉及的店铺数量较大,平台方最初不愿意提供相关资料。“后经反复沟通协调,取证办下来花了两个月时间”,办案民警表示,“侦破过程分秒必争。取证时间过长,期间一旦走漏风声,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

随着快递行业监管不断完善,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以寄大件为主的物流行业。办案人员介绍,个别物流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成为此类犯罪的隐蔽推手。

“我每次寄货给下线,都会通过物流方式。第一次去物流公司,工作人员走流程看了一下。对我熟悉后,就再没检查过,还帮我代收货款。不过,要收取交易额的千分之七作为手续费。”涉案人员钟某某说。

九江市公安局机动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徐道铭介绍,为减少留痕,不法分子往往填写虚假寄件人和收件人姓名、电话等信息,直接通过取件码取货。

由于犯罪的特殊性,案件侦破后还会面对涉案物如何处置的尴尬。

在九江市修水县某居民小区,办案人员打开三个车库的卷闸门,里面堆放着2022年6月查获的一起案件的涉案物,包括西地那非原料1吨、“三无”壮阳类保健品50万粒,以及各种包装盒30万个。

“把这些涉案物从广东佛山运到江西修水,装卸运输费就花了近万元,每个月还需支付3000元仓库租赁费。”参与办案的修水县公安局西港派出所所长卢炜君告诉记者。

“随着办案数量的增加,涉案物处置问题越来越突出。因为没有专业储存设备,一旦原料或产品发生水泡、泄漏等问题,可能造成次生危害。”冷景涛说。

协同共治推动标本兼治

今年10月1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销售特殊食品安全合规指南》,要求进一步规范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食品经营者销售特殊食品行为,保障网络销售特殊食品安全。特殊食品,即包括成人保健食品。

目前,一些地方打击此类犯罪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要促进源头治理,实现标本兼治,还需各部门协同共治。

据负责食品药品环境资源犯罪打击工作的江西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介绍,经过去年专项行动的严厉打击,成人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案件发案数量已明显下降。今年前9个月,江西全省共立案57起,破案52起,立案数下降明显。

基层办案人员建议,既要探索运用新技术手段提高案件侦办效率,也需加强源头监管力度,形成打击合力。

比如在江西鹰潭,当地公安机关针对不法分子跨时间、跨区域、跨案件违法犯罪问题,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打击”;对一些成人保健品店、养生馆等经营主体,动态掌握其信息,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开展线下摸排,锁定犯罪线索。

万载县公安局政委周秋生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监管,督促电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堵住物流平台监管漏洞,防止公民信息尤其是患者信息泄露。

对此,江西省正在积极推动协同治理,公安机关在立足打击犯罪职责的同时,加大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健全工作机制,堵塞监管漏洞,推动食品安全监管由“事后查处”更多向“事前预防”转变。

“涉案物应销毁的可以就地销毁,有经济价值的可以拍卖。”针对涉案物处置难题,修水县公安局局长龚浙江建议有关部门健全完善处置意见,减轻基层保管和费用支出压力。

非法添加物质,并不是食品添加剂,其成分和剂量没有经过科学验证,极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也需通过广泛宣传,让公众了解非法添加物质与规范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之间的根本区别,提升辨识能力。”江西农业大学副教授杜鹃表示。

“不法分子往往宣称保健食品能够解决各种健康问题,引诱消费者购买。而实际上,保健食品仅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以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余强说,在选购保健品时,消费者应关注保健食品标识和产品说明书内容,选择合法合规产品,不轻信虚假、夸大宣传的信息,“一旦发现受骗上当,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原标题:瞭望|成本1毛售价50元,揭开保健食品“奇效”背后的圈套)

责任编辑:一一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本网内容授权书
Copyright © 1998 - 2013 www.Chnds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报道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54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