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背后问题多 “奥巴马的精准医疗概念一出,美国当地还相对冷静,中国却是呈现了一片火热的景象,遍布各个角落,甚至连乡镇医院都号称要做精准医疗。精准医学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在业内不谈几句精准医疗,生怕被认为不懂科学。”遗传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近日在上海“国际精准医学与未来健康前沿研讨会”上,对于当前热到发烫的精准医疗泼了几分凉水。 贺林指出,精准医疗不应泛用也不应滥用,如何让用药模式从经验性用药(A不行,用B,B不行,再用C……)向个性化用药(针对A、B、C人群用药)模式的稳健转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冷思考,而非“大跃进”式的投入,从而真正为健康做出贡献。 吴柏林表示,精准医学给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带来发展机遇,但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越“高大上”越好,大中小型都需要,而且能获得百姓和市场的认可才行。如果一份检测报告里有一大堆数据,看着漂亮,而没有实际指导价值,最后依旧没能给医生和患者解决问题。 上海百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滨也称,报告的内容应该满足临床需求,但目前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机构检测后的报告时间、内容不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生和患者治疗时间和方案,甚至还有医生反问该怎么使用这些数据。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关精准医疗,市场上还存在部分产品价格高低不一、夸大功效、博人眼球等乱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表示,尽管资本的进入助了一臂之力,推动了精准医疗的发展,但是行业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自我冷静和坚守,才能使这项惠民工程健康发展。 近日,中国个体化用药—精准医疗科学产业联盟应运而生。多名专家认为,在精准医疗方面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去深入研究,从而找到更多新的生物标志物,为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者提供新型疗法。 随着行业不断推动向前,眼下还需要解决如何落实的问题,而且已经不只停留在技术层面。 吴柏林建议,对已经过多方独立研究证实确认的与复杂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多态性,成熟一个应用一个的原则,需要对受检者提供一份高质量且规范化的检测结果解读报告,以及相关的高水平的遗传咨询,以便评估发病风险以及个体对该病可能的发病机率,并以此来设计针对个体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方案。 另外,一些业内人士建议,需加快完善实验室操作规范、数据储存管理等,涉及个人基因信息、数据安全监管和道德伦理等问题也需予以重视。▲ (原标题:肿瘤治疗成精准医疗未来最大市场) 责编:米朵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