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3月25日讯】(中国工商报 )当前,以“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据统计,2015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0.6%上升到12.9%。随之而来,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等违法经营行为也呈多发高发态势,严重影响了网络市场的健康发展。 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工商部门创新监管思路和方法,提高了网络监管效能。这几个地方是如何做的? 北京推动信用建设 实现社会共治 支持网络交易信用管理行业发展。一方面,以奇虎公司为试点,向网络安全企业开放相关行政管理资源,支持其独立开发“网络交易消费安全服务产品”;另一方面,以百度公司为试点,向网络通道企业开放“企业异常名录”相关信息,支持其独立开发“网络交易企业信用管理产品”。 支持跨境电商创新中文标识形式。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将跨境进口商(生产商)制作的商品二维码视同为中文标识。同时,企业将二维码数据库上传至监管系统,从而把跨境电商国内销售的全过程置于政府和公众的监督之下。 推动社会共治,管控网络交易经济秩序节点。一是借助搜索引擎、浏览器、杀防病毒软件等全网级工具,对“限期市场禁入”的违法经营者实施全网遏制。二是借助 “网络交易消费安全服务产品”和“网络交易企业信用管理产品”,对“企业异常信息名录”中的经营者实现社会惩戒。三是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的监管力度,从严查处不履行法定义务、好市场准入关的违法经营行为。四是适度调整网络交易平台中网店的行政管辖原则,对于北京网络交易平台中的北京企业网店,以企业注册地监管部门为主管辖;对于北京网络交易平台中的自然人网店,经平台所在地区、县分局决定,可由本分局各工商所共同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