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4月25日讯】(中国新闻网)2020-2030年前后,伴随人口结构的变化、养老需求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养老产业有望出现持续10年左右的“井喷式”增长。在21日开幕的“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上,城市规划专家们谈及养老服务体系布局、宏观政策落地等问题时这样预测。 “人口红利将变为社会经济压力” 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接近2.3亿,已占总人口的1/6。“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约640万,到2020年将达到2.55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7.8%。 专家预测,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超过1/4;在2050年前后达到顶峰,约占总人口的1/3。那时,中国将有4.8亿、甚至接近5亿老年人。中国目前平均2.8个劳动力抚养1位老年人;到2050年,将只有1.3个劳动力抚养1位老年人。 “人口结构对社会的影响,比人口规模的影响更大、更深远。”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袁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口超过3亿。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动力来源。”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2020年起,“60后”们逐渐进入60岁。老龄化加速,是在2020年前后这个时间节点上,中国必然出现的社会问题。“人口红利日益减少,同时,全社会面临的经济压力逐步增大”。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清华大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秘书长袁牧 养老产业格局尚未形成 根据《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披露的数据,“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到总人口的16.1%,老年人口已经接近印尼全国总人口。目前,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经接近1亿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亟待社会养老补位。”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并存的养老保障格局;其中,机构养老效用明显,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更是独具活力。 然而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并不能仅仅靠市场“无形手”进行调节,也要接受政府“有形手”规制,由于长期以来政府认为民办养老机构并不具有公益性的特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包括公办与民办非营利)与民办养老机构在政府政策获取方面处于不平等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