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受质疑,价格偏高,食品断货 2008年10月,玛莎百货在上海开出了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店——南京西路旗舰店。和国内百货商店的主流经营模式——向各品牌商出租柜台不同,玛莎以经营自主品牌为主,但此店开张不久便遭遇挑战,外界批评玛莎的服装尤其是女装不够时尚,定价有些偏高。此外,玛莎百货另一拳头产品——进口食品则经常出现断货现象,影响了门店的销售业绩。从当时的媒体报道来看,在至关重要的开业后几个月中,马莎很快就遭遇了失败─英国《金融时报》称“外国人抱怨这里的内衣尺码太小,中国顾客觉得服装号太大,而没有人喜欢货品不足的食品区”。虽然此后玛莎加大了在上海门店的扩张力度,到今年在上海的门店数量已经增长到15家,但是如果不能根治备受消费者质疑的问题,必然不会得到认可。 2.选址不利 2012年,玛莎百货在淮海中路金钟广场裙楼开出了亚洲最大的新版玛莎旗舰店。玛莎百货金钟店虽以快时尚格调的橱窗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也为淮海路结构调整抹上了一大亮色,但其选择的地段是曾经被业界称为商业“百慕大”的金钟广场,所以其经营前景不被看好。 3. 与竞争对手相比优点不足 玛莎百货创新转型的新马莎概念店以快时尚的短平快为法宝,形成了设计、生产、配送、经营机制的优势,确保快时尚服饰的“鲜活”,一周有两次新货应市,第一时间亮出快时尚新款。这一经营模式与ZARA,H&M等快时尚品牌拼起了高下。ZARA的时尚、H&M的平价、优衣库的性价比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微笑服务等等,玛莎百货很难给大家一个很清楚的定位。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玛莎百货是什么的时候,更多人更愿意选择自己了解、熟悉的品牌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