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动作,寺库品牌创始人李日学在朋友圈转发了消息。北京商报记者向寺库公司发出布局细节的采访问题,但截至发稿前未得到答复。 寺库希望免税业务带来新增长点。据了解,即将开业的市内免税店位于南京河西新城CBD金奥国际购物中心。以合资入股形式进入免税消费行业,在联合营销推广方面,寺库表示,将借助自身在新媒体平台和高端用户消费历史的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推广导流,增强用户黏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体验。寺库最新财报显示,2018年三季度的净收入为1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1%;三季度净利润为449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7%;三季度成交总额为2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4%。 实际上,这并非寺库首次拓展参与免税产业业务。寺库曾在2018年6月与海南省工信厅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借助自身在国际奢侈品销售与服务领域的平台和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线上线下免税业务、设立免税购物中心和市内免税店等。 “去奢侈品化”转型 尽管寺库最大的收入仍来源于线上,但始终在布局全渠道营销,抓住渠道下沉红利。去年,寺库与百货品牌百盛集团签订协议,建立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网络。另外,寺库还与零售商城运营商首创奥莱合作,整合资源,与线下销售渠道进行融合。 如今,京东、天猫、亚马逊等平台都在布局奢侈品行业,奢侈品电商平台竞争不断加剧,以二手奢侈品售卖起家的寺库正在进行“去奢侈品化”转型。据了解,目前寺库商业板块布局包括高端重奢、中国精品、旅游生活、艺术拍卖、预调酒吧等,同时开展国际站运营、打造联合体验空间、生态赋能云和库客计划等。 奢侈品中国联盟荣誉顾问张培英认为,寺库目前在产品领域方面一直在“去奢化”,走中端领域。在发展奢侈品领域的同时,也开始在快时尚、食品等领域布局,以全方位的生活方式为切入口调整战略方向。同时,可以看到寺库在不断进行线下渠道布局,一方面是源于奢侈品行业竞争激烈,寺库在合作形式上很大程度受品牌制约,另外也是在配合如今的社区营销。而具体效果如何、能否与线上营销做博弈还有待考量。 “敢吃螃蟹”还是“看上去很美” 尽管不少企业对于在市内免税店开拓方面跃跃欲试,但是一直鲜有“吃螃蟹”者。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受政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也与品牌价格竞争不无关系。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国内拥有免税经营牌照的公司包括中免、海免、珠免、深免、中出服、中侨免等数家。目前,国内免税店大部分都位于机场口岸,直到今年1月在海口和博鳌两地才各开出一家市内免税店,同时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将会在今年各开出一家市内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尽管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方便,但是在品牌结构和盈利能力上都还有待观察。 寺库欲做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但背后在品牌选择、营收结构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张培英认为,目前市内免税店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行业规模,免税的概念依旧停留在机场。市内免税店需要整合品牌,包括供应链、物流等。在整合奢侈品品牌资源时可能会遇到瓶颈,换言之,国际大牌在销售授权方面有一定限制。 张培英同时表示,通常免税商品减免的是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征收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价格相较境内同类商品一般会便宜10%-45%,一些高成本布局门店的品牌不大可能自己去冲击原有实体门店销售业务。在此情况下,企业需要依靠小众品牌盈利,而在整合小众品牌包括市场接受度、供应链等产品线时将面临更大挑战。 (原标题:入局免税店 寺库能搞定大牌吗) 责编:小美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