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对于上市公司金诚控股的注册地
大家注意:上市公司金诚控股的注册地在“开曼群岛”。我们都知道,开曼群岛是公司注册者们的“避税天堂”,与其他所谓“避税天堂”不同,开曼群岛遵循国际税务法规,不太会被国际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怀疑而进入黑名单;加之不需要政府监管部门批准,在开曼群岛注册公司手续简单,最初的公司注册和年度续展费用也比较低廉。 更重要的是,隐私保护为公司提供了更多可操作空间。例如,公司董事和高管充分享受隐私权,所有与开展业务相关的公司文件(如股东名册或会议记录),都不必向开曼群岛的政府机关登记,并可存储在世界任何地方,也不需要举行年度股东大会或年度审计,公众不得查看董事和高级职员登记册或股东名册,公司账户在这个辖区内是隐秘的。而且,开曼群岛注册公司,不需要前期资本,在银行或托管中存入法定资本,当公司将股份转让给第三方时,没有税收或任何印花税,除非这些股份与房地产投资有关。另外,开曼群岛允许公司与其他国家公司合并,如果兼并发生,可能导致该公司在任何管辖范围内,合并后的公司往往选择留在开曼群岛管辖区域,以获得诸多好处。不过,倘若要在法律上追究的是离岸公司的刑事或民事责任,却并不容易。即使使用所谓《长臂法案》在美国对其进行起诉,进入司法程序也将极其复杂。 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心里应该多少有点数了。 退一步说,如果说证券时报报道不实,那浙江证监局呢?也是查处不实吗? 在2018年5月23日,浙江证监局正式发布《 关于对浙江金观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整改并暂停办理基金销售相关业务措施的决定》,明确指出涉事企业“存在借用关联方经营场地销售私募基金产品、公开夸大宣传等情形,反映出你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问题,经营管理存在较大风险”,暂停该公司办理基金销售相关业务6个月。 浙江证监局作出的这一决定,似乎印证了证券时报的调查,也引发了社会担忧。网络对浙江证监局作出的决定评价良好,认为这个决定可能帮助更多投资者认清事实,减少损失。证监局的这一瓢凉水,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也在鼓吹者的头顶上悬挂起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也许金诚集团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随即在5月25日,浙江金观诚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作出回应,向广大尊敬的投资者深表歉意,表示“我司上下将虚心接受本次教训,自查自纠、严格整改、合规经营”。但是该回应没有对涉嫌违规违法的事实作出任何陈述和解释。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PPP项目投资周期长,所以很多操作手法看上去有“骗局”的影子。但其实我要警告大家,不要被PPP所谓的漂亮外衣蒙蔽。因为实际上,已经有很多PPP项目出现重大问题。有的以项目为名骗取大量工程保证金、银行贷款后跑路;有的以项目为名收取大量社会资本后挪作它用,甚至放贷、赌博;有的建设一半后出现资金问题,成为烂尾工程。这些问题正在漫延,让地方政府大伤脑筋。 对于金诚类企业,能拿到所谓地方政府城镇化建设项目的协议并不足为奇。而有了盖“红大印”的协议书,转身就开始融资,私募、共享、抵押,各种神通,甚至自身不花一分钱。投资者看中的是“红大印”权威,相信的是政府信誉,而不是这些公司本身,所以这与金诚给证券时报那些所谓的合理的天花乱坠的解释都是无关紧要的。这些PPP项目的收益,主要依赖财政资金支付,少量是建成项目经营收入,所以最后还是靠政府的信用来背书。所以政府其实有点无辜,很大可能从无意背书变成苦逼背锅。而这些问题属于后续的“慢性病”,一旦发作就是病来如山倒! 所以不管是哪种模式,如果没有造血功能,如果靠借新还旧,那么其本质都是拆东墙补西墙,都是属于换汤不换药。而这次的金诚集团,打着PPP的名义,会不会又是前面几个案例的“变种”呢? 我相信随着现在监管部门穿透式的强监管,以及大数据所显现的威力,资金如何归集的,流向哪里,根本不难查清! 这些年,PPP概念火热,搭着改革的春风,借着消费升级的趋势,承载着美好的梦想。而最后相关部门如果查证了这是一个骗局的话,那么5700亿无疑将会是金融骗局史上之最,当然了,这个是谁都不愿看到的! (原标题:PPP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或将浮出水面?) 责任编辑:佟佟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