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8月28日讯】(中国经济时报)尽管自我国《反垄断法》2008年8月实施起,日化行业就不断传出或将因为垄断而被调查,但目前仍未有政府部门证实已经对日化行业采取了实质性措施。 日化行业向来被认为是竞争开放的行业,但由于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远远大于国内品牌,“垄断”的说法甚嚣尘上。不过,业界人士认为是否就此可以认为日化行业存在垄断仍然值得商榷。 外资品牌强势 此前日化行业确实有疑似价格垄断的行为。2011年3月,媒体曾曝出宝洁、联合利华、纳爱斯和立白四大日化品牌曾拟集体涨价,涨价幅度为5%-15%。该消息一度在部分城市引发抢购潮。联合利华在此风波中因曾向各大超市发出上调价格通知、公司相关责任人多次向媒体发表涨价言论等行为,被发改委认定构成“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上海市物价局也因此对联合利华作出了2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巡视员卢延纯曾向媒体透露,随着我国反价格垄断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发改委未来将重点关注航空、日化、汽车、电信、医药、家电等六大行业的价格垄断行为。不过,至今监管部门仍未披露过对日化行业进行垄断调查的信息。 但外资日化品牌在中国市场占主导地位是业内公认的事实。“外资品牌中,在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为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强生四大企业,产品集中在以普通百姓为客户群体的家庭日化用品上。”日化行业资深人士、广东精实营销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建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外资品牌占有高额市场份额靠的是长期的市场投入和积累,对消费者进行了多年的教育,以及在细分领域多年的耕耘和专注。“中国几乎每一个家庭都用过宝洁旗下的洗发水,很多中国女性的第一支睫毛膏来自欧莱雅旗下的美宝莲,一提到婴幼儿护理产品基本上中国消费者就会想到强生,很多人用的第一款沐浴露是联合利华旗下的力士,四大外资品牌各有各的优势。” 据冯建军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以化妆品为例,其销售渠道分为百货店、商超、化妆品店、电商四大渠道,国内品牌除了在电商渠道优势较为明显外,其他三个渠道,尤其是百货店渠道,基本被外资品牌盘踞。 “在近日上海欧诗漫宣布进军百货店渠道的发布会上,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作了一个百货店内化妆品销售表现的报告,他分享了今年1—6月份的数据,国内品牌只有佰草集进入百货店内化妆品销售前20强中。”冯建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