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企如何做好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虽然已经成为风潮,但是“风”还没刮来“果子”。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商业运营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直销行业,都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同时,各种养老服务形式的出现,也会使市场开拓等方面面临一定的风险。 那么,直企想要做好养老产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摒弃短线思维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刺激,让嗅觉灵敏的社会资本盯上了养老产业这块“热豆腐”。与入场积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资本一边倒的“不接地气”:扎堆养老地产、养老保险等养老领域。更有甚者,只是希望借助养老概念跑马圈地。如此看来,吃养老产业这块“热豆腐”,社会资本还是显得心急了些。 养老本身不是一个赚快钱的产业。涵盖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照料、用品生产、医疗服务、文化健身娱乐等多个领域的养老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建设一个包容、均衡的适老宜居环境,涉及社区服务网络改造、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无障碍路网构建等方方面面。多元化多层次养老市场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培育期,即便资本坚持走高端路线,也难以在短期内收回投资。 所以,直企要做养老产业,首先要调整心态,摒弃赚快钱的心理,认识到充分、长期、全面的投入是盈利的必要条件,少一点概念,少一点短线。 2、聚焦医养结合 王宗继认为“医养结合”才是未来中国的新型养老模式。而其他直企似乎也很认同这一点。 当前,中国养老最大的难题是维持健康体魄的持续性与获取医疗护理的便捷性,对医疗服务资源的依赖性,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构建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服务。 医养结合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基础养老设施、生活照料、无障碍活动为一体的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突破一般医疗和养老的分离状态,实现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精准的医疗服务,并最终将医疗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健康康复和临终关怀等等整合提供一体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从而满足老年人的整体养老需求。 从目前来看,直企已经找准了“医养结合”的大方向,不过落实到具体的产品、服务,还需要慢慢去挖掘。 3、挖掘隐性盈利模式 目前养老行业的显性盈利模式大家看中的还是“餐饮费、护理费、床位费”等费用,但更多的隐性盈利模式正在挖掘之中。 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是“标配”,而非“高配”,只要方便可即、适用易用、能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就是好服务与好产品。提供服务的档次和价格,与市场需求之间并不是正相关的关系。 放眼更广大的老年人群体,才能跳出养老保险、养老地产的框框,在餐饮费、护理费和床位费之外,从机构养老、居家社区和农村养老中,发掘更多隐性的市场潜力。 4、服务产品人性化 不少老年人的子女拥有自己的住房,甚至很多子女都离家在外工作。目前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50%以上,大中城市高达70%,空巢现象直接导致了“老年人精神上缺乏归属感”。 老人的养老需求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方面,而且包括医疗护理、精神慰藉、自我尊重和价值实现等方面。而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还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对于老人需求的了解较少,往往注重老人物质和医疗护理方面的满足,而忽视了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 未来,我国养老的服务产品将更趋向于人性化及个性化。 从长远来看,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不过市场的培育仍然尚待时日。对于站在养老风口的资本来说,心急吃不到政策的红利、也换不来持久的盈利能力。要发展成为养老产业的中坚力量,直企必须接上地气,找准养老产业痛点,在10万亿养老产业中分得一杯羹。 (原标题:直销企业抢滩10万亿养老产业,接地气找痛点是关键)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