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0月25日讯】(新浪潮)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再次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健康中国这一理念来自于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考察时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自此之后“健康中国”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9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就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核实核准农村贫困人口中的慢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优先覆盖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病患者,并逐步扩大到全部慢病人群,力争2017年年底实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覆盖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等人群。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取代感染性疾病,成为影响全球公众健康的“头号大敌。慢病管理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发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关注。
国内外慢病死亡人数继续上升,慢病管理服务的市场需求大 根据2016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of Disease Study 2016,GBD)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470万人,其中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人数占比达到72.3%,总人数为4004万人。2016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死亡人数较2006年增加了16.1%。 2016年,造成最多死亡人数的三类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1760万;肿瘤-893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54万。 而我国已成为慢性病人群最多的国家,国内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肥胖患者1.2亿,糖尿病患者9700万,高血脂症患者3300万,慢性病患病率已经达到20.0%。 根据2017年初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等)患者约2.9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仍居首位。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我国慢病患者数量庞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因复杂、得病时间不明确、病程长、难以治愈,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管理。逐年增大的慢病患病人群对慢病管理的需求在不断扩展之中。 互联网医疗的下半场:线上和线下驱动模式求解慢病管理行业痛点 慢病管理困难重重,“互联网+”助力痛点解决,但依存度低仍是最大障碍 慢病管理市场需求巨大,但目前我国慢病管理市场推行仍面临着众多困难,例如,1)基层医疗行业一直面临着信息采集和维护障碍、服务内容繁杂重复、健康管理模式不清、家庭医生签约困难等难题; 2)医生和健康管理绩效体系不健全,健康管理的个性化和规模化很难实现; 3)虽然现在都普及了健康智能设备及其应用,但是很多设备实用性却很差; 4)基层全科医生数量少,全科医生专业化水平不均衡。医生被困于日常繁多的事务性工作,健康管理难以实施。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指标等政策,要提高覆盖率,都有很多的困难。 “互联网+”有利于改善传统慢病管理的缺陷,使得广大慢病患者可通过线上及时获得医疗帮助并为慢病管理提供相关的信息采集等。但互联网+慢病管理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用户的使用依从度太低,无论是硬件、干预手段,还是网络患者教育、医患沟通等,对慢病患者的干预度仍然不足。 而在这些环节中,直企也可以大有作为。以健康管理的个性化和规模化为例,药企出身的直企更有优势。无论是做药品讲究对症下药,做保健品也不能让消费者胡乱服用,而在向消费者推荐产品、了解其需求的过程中,逐步就能积累客户资料,形成健康管理的个性化与规模化,这也是直企服务的重点。产品是好的,也要讲求服务,讲求科学。规模化形成大数据,知道发展方向,个性化做好客户服务,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帮助。比如建立专属健康APP,个性健康服务智能化,提醒用户在疾病前期通过生活方式管理,使慢病防控成为可能。这也符合直企“治未病”的理念。 互联网医疗已经进入下半场,线上和线下驱动模式求解慢病管理痛点,助力企业走出困局 2014年以来,互联网医疗受资本热捧,一度发展十分迅猛,移动医疗企业数量高达5000多家。而随着资本的冷却,一大批企业退出。此前,《移动医疗死亡名单》曾一度在业内热传,其中不乏818药品网、壹药网等知名互联网医疗企业。据了解,2016年,寻医问药网、就医160、好大夫等在线医疗平台纷纷进行了裁员;2017年3月3日,百度在百度医生官网和官方微信号贴出公告,宣布将正式关停百度医生。互联网医疗的竞争从2017年开始已经进入了下半场。 从各大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经验和布局来看,单纯依靠线上平台难以维持平台未来发展,线下和线下融合有助于企业实现转型。而根据国外的经验,单纯依靠手机实现慢病管理的效果有限,互联网慢病管理需与医院、社区医疗、药店等线下体系相结合。 经历过一番探索,互联网医疗企业抓住了互联网慢病管理的痛点,纷纷用线上和线下驱动模式来求解慢病管理,目前多家机构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例如,深圳市人民医院通过网络医院和线下门诊相结合,用互联网+的创新,将医院服务的半径,从院内延伸到院外,将“入院前+在院中+出院后”串联起来,形成闭环的优质服务,填补了过去体检后没人管、出院后无人理的医院服务的空白,有利于加强慢病管理,促进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
2017年以来,医院或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始布局线上线上渠道,互联网+医院+药店的投融资事件也在不断发酵。2017年9月4日,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正式签署临床合作协议,拟利用双方合作研发的“心脑血管家庭关护和康复计划”跟踪患者术后康复,通过互联家庭、专业医疗护理机构和医院的信息系统,提高术后患者对自身疾病康复管理的能力;2017年10月13日,广东省中医院与康美药业联合组建广东康合慢病防治研究中心,双方将在慢性病防治领域进行合作。预计未来1-2年互联网+医疗资本市场仍将保持火热。 (原标题:慢病成为影响全球公众健康的“头号大敌!直企能为慢病管理做些啥?)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