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服务咨询“羊皮”的“狼” 多地多部门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反映,部分地方一度出现密集注册以“投资咨询”、“贷款咨询”为名,实则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的类金融法人。 2013年初至2014年7月底,重庆工商部门大数据检测预警显示,该市以“投融资咨询”为名称的机构一年内猛增5376家,高峰时期短短几个月增加了3000多家,注册人都来自河南省某乡。 据该犯罪团伙成员交代:乡里来了一个培训班,培训三堂课,教村民们如何注册投资咨询类公司,然后打着银行的招牌到市内去摆咨询摊,让群众感觉好像是银行在进行便民服务,而在群众受到蛊惑进行投资理财后,这些人就卷款跑路。 对于这样的情况,郭丽君认为,“一般来说,老百姓认定合不合法就看有没有工商注册,而商事制度改革的后续监管却因为部门间信息不畅相对滞后。” 黄冈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倪贵武向本刊记者表示,商事改革由于后期监管不足,让市场失范行为有机可乘。“从姓名、身份证,到工商注册、中介评估、公司变更都是做假,一有债务就变更企业名,将法人代表变更为重症病人、高龄老人或残疾人,这样就难以追责。” 非法集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调研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比较活跃的新型不法民间金融活动有投资理财超范围经营、消费返现吸储、互联网融资机构非法吸收公共资金、藏品类吸储、以销售国外基金或原始股诈骗、房产中介虚构房地产项目非法吸收公共资金等近20种。 尽管形式多样变种较多,但从各地公安部门近年来打击的非法民间金融活动形式来看,高风险的民间金融活动主要集中在三类:一是互联网金融类。这一类案件发案数量最多、影响最为广泛;二是投资理财类,通过线下设立门店、线上吸引群众参与,涉及人员较多;三是实体企业类,因融资困难转而通过非法手段向群众高息融资,一般涉案金额巨大。 山东、湖北等省市基层监管部门人士认为,不法民间金融活动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 首先,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及金融安全,损害政府资源。 如非法集资以高回报为诱饵,以骗取资金为目的,破坏了金融秩序,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地方党委政府在维护公众合法利益的时候,又要协调资金、人力等众多资源,造成政府资源吃紧。 其次,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群众遭受钱财重大损失。 山东德州、潍坊,湖北黄冈等地警方介绍,一些不法民间金融活动往往打着“互联网+”、“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国家重点工程”、“扩大地方投资,发展地方经济”等旗号,损害了党和政府声誉形象。犯罪分子骗取群众资金后,往往大肆挥霍或迅速转移、隐匿,使受害者损失惨重,极易引发绑架、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多种刑事犯罪,扰乱正常的社会治安秩序。 再次,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 一些不法民间金融活动参与人数较多,跨省跨区域特征日益突出,一旦风险爆发,就导致跨区域的上访等群体性事件,给地方维稳带来很大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