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英属的新加坡和北婆罗洲加入联邦,马来亚更名为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克服了这个危机,也克服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冲突的危机,但其内部的矛盾导致了1969年的种族冲突。马来西亚进入紧急状态,政治生活和国民自由受到限制,这个措施维持至今。从1970年开始马来西亚全国巫人(马来人)统一机构在华人和印度人领袖的协助下组成国民阵线,在马来西亚几乎达到一党制的地步。 在巫统的统治下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快速,1990年代几乎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削弱政治上的不和,但也掩盖了政治上权利转向马来人的趋势。在巫统不停的统治下华人对经济的垄断和印度人对职业的垄断皆被巫人有系统地以行政权力打破,马来人的商业和职业阶层建立。 从“海上丝绸之路”看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 此次CNI长青携手“海上丝路艺术展”的主要目的是共筑东南亚文化交流平台,这不由得让人产生一系列的疑问:“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联系?中国与东南亚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为什么华人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23%?CNI长青的企业文化与发展理念又受到中国文化的哪些影响? 从历史考证的角度来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汉书·地理志》记载的中西海上交通路线是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朱杰勤教授的考证,当年汉武帝派遣外交使节及随行商人出洋访问东南亚和南亚的行程如下:从日南、徐闻、合浦出发,先后抵达都元国(今越南岘港)、邑卢设国(今泰国叻丕)、谌离国(今缅甸丹那沙林)、夫甘都卢国(今缅甸卑缪)、黄支国(今印度建志补罗)、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再从已程不国返航,在归国途中,不再途径马来半岛的克拉地峡陆路,而是经由马六甲海峡,绕过马来半岛南端,到达皮宗(今越南平山),最后回到日南郡的象林界。上面所说的途径马来半岛或经由马来半岛南端,显然是经当今的马来西亚的东马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从往返路程看,这条航线经过今日东南亚的多数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始于秦汉,兴于唐朝,在明郑和下西洋时达到高潮。CNI长青国际集团旗下的雪邦黄金海岸国际旅游度假村,所处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世界文明的航道,记载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航迹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CNI长青国际集团旗下的雪邦黄金海岸国际旅游度假村的建设不但承载着本地经济和世界文化的重任,而且传承着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和促进各国民间友好交往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