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8月21日讯】(蓝鲸TMT网)近期,“苏宁好大喜功”、“转型不妙”、“西服电商”等新一波苏宁转型被唱衰的言论再度涌起。 仔细拜读各类大作,发现对苏宁转型发难的言论“子弹”集中于两点:老生常谈的财报亏损和互联网基因的缺乏论。对于这些攻击的炮火,我有些非常个人的想法,如果你不喜欢的话,也不要口水四溅似的漫骂。 1、首先,来谈谈从亏损得出必败必死论的不靠谱逻辑。 数据会说话,于是“2012年苏宁净利润同比下跌44.37%,2013年净利润下跌86.32%,2014上半年度苏宁净亏损7.49亿元。”成为苏宁被攻击的最大靶子和论据。 然而,在投资界和行业内,仅从亏损来断定成败显然有失偏颇。 以当前国内电商红人,也即苏宁主要对手的京东为例。京东2011年运营亏损14亿元,2012年更达到19.51亿元,2013年净亏损4.9亿元。即便迎来成功上市的顶峰,2014年Q1京东净亏损甚至达到了37.95亿,达到最近两年之最,相比苏宁的半年亏损7.49亿元(单季度亏损不到4亿元),京东亏损是苏宁的9倍。今年第二季度,京东也净亏5.82亿元。 如果凭借财报亏损就轻言失败,那京东岂不是整个电商行业最大的被唱衰者。 一直以来,媒体人或者众多专家评论人,言论清一色标题党,都将亏损的看点放大。在这里谈论一个八卦:一位投资大佬,对媒体财报报道一直很看不上,他曾私下说“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只关注其亏损,运营利润、营业额、交易流水的增幅才是核心,因为这些才代表着未来。” 君不见,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也亏得一塌糊涂,依然深受资本市场追捧。 一句话,只简单地从账面上看亏损是远远不够的。改一句电影台词:小孩看亏损,成人只看未来;外行只盯着那些亏损的数字,内行看得是变化之后的明天。 苏宁的老板张近东在与员工和投资者交流时,经常喜欢引用巴菲特的一句话:“聚焦于赛场的人才能赢得比赛,胜者不会是那些紧盯记分板的人”。 2、其次,说说互联网基因:是牵强?是时尚?还是忽悠? 作为传统零售线下门店发展起来的苏宁在当前被指责最多就是一个名词就是:互联网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