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打破场地限制。“大众体育运动的O2O服务,用户对教练的黏性要高于场馆,高水平运动员和大众运动私教更是运动健身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初炼的创始人章恒认为对于用户而言,教练相对场地更为重要,打破场地的限制,突出教练的作用将是运动健身O2O的关键。 基于O2O模式的体育运动健身在场地的选择上更为灵活自由,小区、公园或者用户指定的运动场馆都可以满足场地需求。另外运动O2O应用本身也在加快场馆的布局,通过与健身房等运动场地合作,实现用户随时随地的运动需求。比如北京的用户到上海出差,同样可以通过平台预约到相应教练,继续之前的课程。 4.社交化。大多数情况下,运动、健身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尤其是在学习某一项新的体育运动初期,由于缺乏足够的技巧,用户很难在运动中获得乐趣。移动应用给出的解决方式是建立用户之间相互交流的社区,通过社交增加运动的乐趣。此外用户还可以在社区中与众多教练交流运动心得,使运动更安全和快乐。 未来运动健身O2O产品如何保持可持续性 大多数O2O项目初期为了迅速积累用户均不考虑盈利问题,甚至花费重金补贴用户,但出于长久的考虑,未来在用户群体稳定之后如何实现盈利以保持产品的可持续性是需要提早想好的问题。以下几点可供运动健身类O2O产品盈利方式参考: 1.生产智能设备盈利。智能手环等可穿戴式设备的出现为运动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运动健身O2O项目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比如通过与硬件厂商合作,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设计相应的智能硬件实现盈利。教练是专业的运动指导,也是最佳的产品推销人员,利用平台海量的教练资源销售智能硬件是实现盈利的方式之一。 2.定制化服务。为有特殊需求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收取相应费用。比如肥胖用户想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将体重减至预期重量,平台教练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课程收取课程费用。再比如用户想始终预约某一位教练为自己指导陪练,平台便可针对这类用户推出特定的会员服务,收取一定会员费用。 3.健康管理咨询。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对用户的运动状况进行跟踪,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大数据为用户身体健康状况提供了可供分析的素材,后期可针对有需求的用户提供健康管理咨询服务,收取一定服务费用。 只是能有那么多教练,可以规模化,这个模式可以持续吗?▲ (原标题:O2O的风继续吹,终于轮到体育做“猪”了) 责编: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