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格局之变 资本闻风而动,行业格局随之也出现了调整。 梁仰 表示,做养老的想法形成后,他恰巧碰到了当时已是地产界大佬的毛大庆。毛大庆告诉他,那时的万科也看到了养老行业潜在的巨大需求,但由于本身长期从事地产事业,思维模式总围绕养老的利润回收不符合房企需求打转,也苦恼无法找到合适的养老项目投资。“那时,我们双方一拍即合,由万科拿出2万平方米的楼盘,与市国资公司共同开发一个实验项目,项目股份万科和市国资公司分别占六成与四成。” 迈出第一步后没多久,市国资公司就确定了进军养老市场的计划,决定组织成立诚和敬,当时注册资本金为3亿元(首期出资7000万元)。“当时,北京乃至全国养老市场中,除保险公司、房地产企业外,以养老服务为主业的企业几乎没有能达到这一规模的。”梁仰 介绍,公司成立后,诚和敬鉴于医疗与养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从医疗这个相对熟悉的领域入手,首个重大决定就是收购了英智康复医院,并形成了医养结合的品牌模式。目前,诚和敬注册资本金已经达到10亿元。 其实,与诚和敬有着类似经历的养老企业不止一家,从最初的小试牛刀到后来的全方面投资养老,这些企业用实际行动加速推进着北京养老行业变迁的齿轮。 在多位养老企业负责人眼中,近两年,在北京投资布局养老机构的社会资本类型不断丰富,民非主导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国企民资、营利非营利等各种类型企业齐聚市场。 梁仰 回忆称,上一个阶段,一批小企业积极地进军养老市场,成立民非开办养老机构成为风潮,除了公办养老院外,民非养老院十分活跃。有业内人士透露,那时候不少养老院以相对较高的性价比迅速获得消费者青睐,入住率一度保持相当高的水平,排队人次甚至不输老牌公办养老院,一批知名的养老院品牌就此形成,“那时候,部分民非背后的中小企业,有相当比例希望将养老作为一个 跳板 ,即投建一两家养老院迅速形成高入住率、做出品牌,再通过提高估值、引入资本合作不断复制那一两家 样本 然后高价退出市场”。 梁仰 表示,那时候政府和行业对于养老企业化的概念并不清晰,人们观念中做养老就只能通过民非的形式经营,对于营利性企业专门做养老认知度并不高。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也正因如此,就在三四年前,部分大型养老企业成立初期连“养老”二字都没有放在企业名字中,最终只以投资公司来命名。“其实2014年时,已经开始有一些国企涉足养老产业,但那时候大部分国企还是抱持承担社会责任或者完成任务的观念去尝试做养老,甚至是希望借助养老盘活一些利用率低、产权有问题的房产项目,虽然国外有机构在研究北京的大健康、养老产业,但各方仍然将养老作为一个 准福利 去理解,而这也导致部分社会资本拎着钱在市场边缘观望一阵子就走了的情况。”该业内人士表示。 然而,随着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逐渐明晰,政府释放的要把养老作为一个产业发展的信号愈发强烈,北京的养老产业也迎来了一轮洗牌。“最明显的是,人们开始承认养老是一个至少5-10年内无法盈利的行业,需要有一定的财力做支撑,需要能熬得下去的社会资本来投资。”梁仰 说,以前,注册资本在千万元级别的养老企业在市场上就算大规模的了,现在以亿元为单位并不罕见。 业内表示,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各方都觉得市场上的快钱不好赚了,养老成为了一个稳定的长线投资对象,小企业和一部分民非 “熬”不住了。“在北京,养老项目仅装修及设备成本就需要4000-5000元/平方米,原有的玩法已不再适合市场,态度大转变、主动希望退出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从民非养老院潮到退出潮,北京的养老产业已经迎来了一个新转折,以长期、服务、大健康为商业模式的大企业将逐步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比,小散企业、机构将逐步退出、被淘汰。”梁仰直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