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价值”如何存续 其实,直销牌照价值存续问题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因非拿牌企业以各种形式从事着直销活动导致直销牌照的价值流失,能够通过政府的有效监管获得有效弥补?目前,尽管《两个条例》对从事直销活动有明确规定,必须拥有直销牌照,获得国家商务部批准方能进行,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数以万计的非拿牌直销企业,以各种形式从事着非法直销,如入无人之地,并且它们的业绩并不比拿牌企业差”。 毕竟违法成本太低。《直销管理条例》第七章第三十九条规定:未经批准从事直销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直销产品和违法销售收入,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依法予以取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些处罚对于非拿牌企业来说,不痛不痒。 例如莱芙蔻,2014年、2017年等莱芙蔻曾因虚假宣传被行政处罚多次,2019年2月13日,上海市奉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又对其开出一张43800元的罚单……尽管多次受到处罚,但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其正常经营,也未见其因涉嫌传销而被定罪处罚。 监管之弊日益突显。 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健康经济首席专家孟立联分析认为:“直销企业屡曝各类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监管缺失、政策执行不到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直销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研究市场营销创新与治理规则的孙选中教授认为,自2005年起实施的《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对直销和传销的定义已滞后于实际情况,因而导致对违法行为的界定不明,给实际监管带来了难题。最典型的就是,依据上述条例,直销只能做单层次计酬,但在实践中,许多直销企业多层次发展会员并计酬。 孙选中建议,修订直销行业的相关条例和规则,“现在要回归直销的本质,重新界定什么是直销。”在监督方面,可吸纳监管“公众公司”的有效办法,增加直销企业“详细事项信息披露”的市场约束,只要信息披露查到有作假成分,就做相应处理或摘牌。 一般的行业是尽量减少事前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而就特许经营的直销行业来说,不仅事中事后监管很重要,事前审批同样不可缺少,这也是强调“直销牌照”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种种行业乱象,直销在“该放的放开”之外,更要做到“该管的管好”。 孙选中表示,目前直销行业需要加强实质监管。 所谓实质监管,指的是监管销售的产品是否是真实有价值的产品,是否真正是消费者需要的,是否与宣传相符,是否涉及虚高定价,以及整个经营管理过程是以拉人头的资金流为主,还是以产品销售的资金流为主。 直销是特许经营行业,决不能像路边摊一样任性、随意。近年来,一些非拿牌企业把开展直销活动当作在路边摆摊一样轻松随便,这正是造成直销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坚持直销业特许经营的原则,是防范直销风险、规范直销行业的重要保证。“要恢复牌照的价值,获牌的企业以直销方式规范经营,不拿牌照的通通不允许。”孙选中表示。 编后记 在此文写成之时,得知商务部正在研究制订《直销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而接下来直销审批工作将依据新的管理办法进行。目前,部分申报企业已陆续撤回申请,并取回保证金,等待新的管理办法出台之后再重新申报。 “权健事件”之后,直销行业与保健品行业遭遇了社会与群众无限质疑的目光,也迎来了“百日行动”对于市场环境的又一轮治理与净化。但无论如何,新的管理办法终归会让人们期待着新的行业准入制度会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更期待着那些利用直销之名所进行的各种“擦边球”乃至非法传销之行为,最终在不断完善的监管制度下无处容身。或许,我们不妨乐观地期待着这张直销牌照,在未来将有着越来越高的含金量。 (原标题:“权健事件”之后,直销牌照意义何在?) 责编:小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