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晴东雨 如今华堂亚运村店在北四环边上显得孤零零的,很多人都忘了北京华堂曾一度辉煌。从1997年通过合资方式进入北京市场,最多的时候,北京华堂拥有10家商场,在经历了将近15年的疯狂扩张后,2013年后北京华堂再未开设过新店。 通过天眼查查询的工商信息显示,目前北京华堂北苑店、大兴店、右安门店、十里堡店、望京店、丰台北路店、西直门店、三里屯店和五棵松店都已经处于注销状态。十去其九,唯有亚运村这一家成为了1/10的独苗。 北京华堂于1997年设立,目前的四家股东分别是:伊藤洋华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占股75.75%)、日本伊藤洋华堂株式会社(占股10.58%)、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占股1.67%)和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占股12%),其中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即中国糖业酒类集团有限公司的100%控股母公司,归属中粮集团。 北京华堂的最大股东伊藤洋华堂(中国)目前在成都正在复制当年在北京的扩张,而且看似十分顺利。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成都伊藤洋华堂有限公司(简称“成都华堂”)在成都共有9家门店,其中4家是在2013年于北京停止继续开店后,在成都新设的,对于伊藤洋华堂(中国)而言,可以说得上是“西边日出东边雨”。 今年1月25日,位于成都绿地中心468的伊藤亚洲旗舰店“伊藤广场”正式开门迎客,这是伊藤在中国的首个购物中心项目,伊藤广场首次打造了伊藤横丁小吃街。 北商研究院特约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的华堂业绩还算不错,但“百货+超市”的这种商业模式并不是它业绩好的原因,而是成都跟北京相比,消费转型还存在“时差”。在这种情况下,华堂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赖阳指出:“但华堂也必须要转型,如果还是做传统的‘百货+超市’的模式并没有发展前景,因为消费者对‘百货+超市’这种业态的需求越来越低。华堂现在的转型,是不再固守传统模式的一种探索。” 战略试错 独苗亚运村华堂被留下之后,一直在“折腾”求变,北京华堂可能把它当成了一个重新杀回北京市场的试验,一个新商业模式的“培养皿”。在谈到未来的打算时,北京华堂方面没有掩饰自己可能的“回归”:“我们正在北京和北京周边选址,不排除继续开设新店的可能性,当然这个新店可能是独立的食品馆,也可能是像成都那样的购物中心业态。” 但目前北京华堂更急需试验出明确的战略方向:是专心在日本进口商品上下功夫,还是转型为服务小范围的社区零售;外卖引领的线上模式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线下卖场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亚运村店曾于2018年5月完成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造,改造内容为缩减物贩类比例,增加餐饮、教育、娱乐项目。改造后,非物贩类的服务业占比目前达到了50%。“还将继续扩大服务业占比,目标是60%。”程宁介绍,近日亚运村华堂引入了星巴克、丽家宝贝母婴集合店、优享健身等服务于社区居民和白领的品牌。北京华堂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改造后,客流增长30%,综合销售额增长20%。 北京商报记者在该店现场调查发现,在暑假期间的非工作日上午,餐饮和儿童服务区域的业态人流量较大。但是,商场高层设有写字楼,由于“写字楼垂直投影范围8米内不得设置餐饮品类”的规定,导致无论是1层还是5层的餐饮品牌都只能设置在商场内靠北侧入口的区域,加上商场南北纵深较长,人流量较大的餐饮品牌对其他区域的导流效果不明显,消费者动线设计存在天然瓶颈,商场南侧区域的品牌人流量较少。 另外,已经上线的华堂超市产品中一部分自有品牌与7-ELEVEN便利店中售卖的产品重合,而7-ELEVEN便利店在北京有着更广的布局。对此,北京华堂方面回应称:“北京华堂与7-ELEVEN都是单独与外卖平台合作的。二者的业态、体量、分布密度、商圈、客群、组货等都不一样。” “在我看来,日本企业,比如华堂超市的便当生产规范比较标准,更适合做外卖。另外也不排除做外卖是为了加强与社区消费者之间的客群联络。“北京电商协会智能零售专委会秘书长魏波表示。不过,北京华堂的外卖范围毕竟只有周边3公里左右,其垂直特色日本进口产品应该辐射更广的消费者,才能拉动销量。魏波还介绍说,日本本土传统零售业发达,而中国则不然。基于两国零售业国情的不同,日本零售企业在中国还需要作出较多的战略调整。北京商报记者 闫岩/文并摄 (原标题:北京华堂“独苗”挣扎求变) 责编:小美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