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农业产业化的助推力 在今天的中国,谈到粮食安全,就不可避免地要回答一个问题:“谁来种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留给农村的是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现象。而对于这个问题,一个重要的解答就是农业产业化。 小岗村的鲜红手印,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华西村的腾飞之路,也是一道书写发展主旋律的旅途;中关村的今昔让人见识到高新科技赋予的变革力量。可以说,中国农业每一次“改头换面”的力量,都来自于改革。而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梦想正以“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的方式一步步向前推进,只有站在这重变革的“风口浪尖”,才能掌握乾坤日月流转。 比起手播刀割的传统农业方式,农业产业化概念中所包含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是它秉承时代需求的新物。这一系列的“化”字创新,就像一道梳理工序,要将传统散落型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手工劳作,聚合起来,优质分配农业资源。 农业作为国之根本,每一次资源重新分配的变革,在政策大手的推动下完成之后,还需要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的体系组织来具体实施和维系。农业合作化时期,担负这一职能的是生产合作社与人民公社;农业改革开放之后,家庭担当了这一角色;而今,农业产业化时代需要一个能够集专业生产、规模建设、系列加工、管理服务以及协调商业运转的组织单位。一家实力强劲、管理规范且又组织成熟的直销企业,无疑是担当此任的最好的选择。 将农产品纳入直销,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诉求之心便直接施惠于农产品的生产者,毕竟成语“事在人为”,在它成功勉励的本义之外,细品之下,还有一道鞭策的意味在里面,即不同层级的事情需要相应的人才配置,所以现代化的新农业,就必然要有现代的农民。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宝鸡市市委书记上官吉庆就提出了为现代化的农业培训现代农民来做支撑,直销企业的教育培训功能能在这一领域里大放异彩。 同时,以技术创新为武装的直销企业在推动农业生产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优势。 直销构建生态农业 曾几何时,“毒奶粉”和“地沟油”,及其后继者“瘦肉精”“染色馒头”“镉大米”一度成为人们审视食品安全问题的引子,铺满了网络的边边角角,而如今余音未消,又起转基因食品的是非争论,想来令人心塞。食品安全成了一把悬挂在人们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将落未落的阴影摇荡成为人们的一块心病。 人们对待食品安全问题,最直接的心理行为就是批判那些被利益蒙蔽双眼而做出无德之举的商家,但若冷静下来深入思考,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行为,同样是食品安全的罪魁,比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于大幅度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它们也是食品中农药残留和金属污染的来源之一。2014年,国家提出力争2020年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这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所以,新时期的现代农业要跳出只追求产量的目光局限,立足生态环境、行业协调的高度来对待问题,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农业。也是藉由于此,直销企业追求产品质量与构筑生态产业的那份初心,就显得格外珍贵。直销以产品作为生存根本,如许清渠受益于源头活水,直销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保障诉求,起始于源头的原材料选择和种植。 所以,将农产品纳入直销,将人们最根本的生存需求放置于直销企业那份追求安全、健康的事业初心之下,其广泛的影响力近在保障食品安全,远更关乎到生态农业的时代未来。▲ 责任编辑:小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