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6月16日讯】(时代周报)从1995年创立到如今的被迫停售,丁家宜如今的结局让人唏嘘,由盛转衰折射民族日化品牌危机。 丁家宜19年浮沉路:经销商承受科蒂“霸王”回收条款由盛转衰折射民族日化品牌危机 从1995年创立到如今的被迫停售,丁家宜如今的结局让人唏嘘。 6月4日,法国科蒂(COTY)集团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了与香港利丰集团(下称“利丰”)的合作公告,称将通过利丰来分销阿迪达斯、芮谜(Rimmel)和花花公子等品牌产品,同时将停止在华销售丁家宜系列护肤产品,以专注于其他品牌。科蒂与利丰的这一合作将于7月1日开始。 这一说法与2011年科蒂斥24亿元收购丁家宜的初衷大相径庭。彼时,科蒂曾乐观表示将丁家宜打造成为国际品牌,并信誓旦旦地说:“因产品与公司品牌不形成直接的竞争,能保证丁家宜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 “工厂已经停产了,目前公司正在跟员工进行协商解除,销售基本会全部解散,行政大部分也会解散。”6月10日,刚遭丁家宜苏州工厂遣散的汪强(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年初公司内部便有风声传出,员工在经历过错愕、愤怒和失望后早已甘心接受这个事实,他们目前最大的期待是—科蒂能给出合理的赔偿方案。 相同遭遇的还有分布各地的丁家宜经销商,根据时代周报记者独家获得的科蒂发给经销商的退货公告函显示,退货产品价格按照到达指定仓库的时间不同,分别将按80%-97%不等折扣回收,运费由经销商自行承担。科蒂单方面向经销商抛出的退货规则,其态度一如舍弃丁家宜一般,果断且少有情面。 “停掉丁家宜早就在预料之中,当时科蒂收购看中的就是丁家宜的商超渠道”,一丁家宜前员工对时代周报记者直言。实际上,这种外企“收购”模式近几年在本土日化企业频频发生下,在跨国品牌正面迎击与外资企业名为收购、实为雪藏的打压之下,国货地位已岌岌可危。 丁家宜在历经19年由盛转衰的发展历程后,或许真将消失于市场之中。 “丁家宜将不复存在” 6月5日下午3点,刚睡完午觉的汪强把很久没有更新的QQ签名改为“丁家宜即将告别”。事实上,汪强已经好几天没去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丁家宜工厂了,“好多人都走了”,汪强也不得不离开了这个他工作了5年的地方。 就在这一天前,一封科蒂集团中国CEO Anita Yang给中国全体员工的邮件流出,在邮件中她明确表示,将通过香港利丰集团来分销其阿迪达斯、芮谜(Rimmel)和花花公子等品牌产品,同时将停止在华销售丁家宜系列护肤产品,以专注于其他品牌。科蒂与利丰的这一合作将于7月1日开始。 随后,科蒂集团的官方网站也发出一份英文声明,称科蒂将停止丁家宜品牌的销售,以专注于开发其他更国际化的品牌。科蒂全球CEO Michele Scannavini表示,科蒂希望通过与利丰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快科蒂的一系列国际品牌在大众渠道的扩张。 “工厂已停产了,目前公司正在跟员工进行协商解除,销售基本会全部解散,行政大部分也会解散,少部分会转移到吴江工厂,但是N+1的赔偿方案让大部分员工都不满意。”汪强无奈地说道,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实际上早在今年二三月,公司内部就有消息传出,4月苏州工厂就发通知,要求所有住宿人员6月30日前搬出,科蒂甚至还专门招了一个人力资源总监来处理裁员事宜。 “最早的时候,科蒂是想把丁家宜的销售权给利丰,但是利丰同时也想要阿迪达斯,科蒂没同意,而且科蒂还跟庄文阳(丁家宜创始人)谈过品牌回购的事,也没谈拢。”汪强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科蒂方面的证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