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苏州工厂乃至丁家宜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员工一样,处在失业期的汪强悠闲却又迷茫,除了寻找下一份工作,他们等待的是科蒂最后给出的合理赔偿方案。“丁家宜将不复存在了。”言语间,汪强难掩失落。 资料显示,科蒂集团于190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属于全球五大化妆品公司之一,是世界最大香水公司,年销售额近40亿美元,旗下拥有全球第二大彩妆品牌芮谜(Rimmel)及阿迪达斯个人护理用品系列等近30个国际日化品牌。而丁家宜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苏州,在科蒂集团2010年斥资24亿元收购丁家宜之初,其在国内日化销售量排名第三。 “停掉丁家宜早就在预料之中,当时科蒂收购看中的就是丁家宜的商超渠道,以往国内品牌被收购的例子太多了,这些品牌都渐渐消失了。”一曾在2012年离职的前丁家宜员工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他表示当时科蒂之所以收购丁家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顺利将旗下的阿迪达斯个人护理用品系列打入各大商超,现在目的实现,而收购前销量在国内排名前三的丁家宜在科蒂手中,市场份额急速下滑,2012年的销量更是骤减50%。 据科蒂集团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31日,由于丁家宜的账面减值致使科蒂三季度亏损2.533亿美元,丁家宜所处的皮肤和身体护理部门三季度减损共3.169亿美元。 上述丁家宜前员工对时代周报记者回忆,收购完成后,改变的不仅仅是丁家宜的销量,公司内部新旧文化冲击也十分严重,“科蒂在管理、酬薪和销售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和原来截然不同,很多员工不适应都离职了”。2011年年底,也就是丁家宜被收购不满一年时,丁家宜创始人庄文阳也辞去科蒂大众产品部中国区CEO一职,由原科蒂集团亚洲副总裁David Ennes接任。 对于上述问题,科蒂方面甚为避讳,一丁家宜华中地区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忙于处理经销商退货等问题,很多事情不方便透露;时代周报记者尝试联系科蒂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也未能得到回应。 经销商承受“霸王条例” 与汪强们一样茫然无措的,还有密密麻麻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丁家宜经销商,丁家宜产品的突然停售,使得他们多年织下的产品销售网络顷刻间毁于一旦。 “以后不卖丁家宜,货都准备退回厂家去了。”提到是否还有丁家宜产品时,在广州深耕丁家宜近六年时间的产品经销商林勇(化名)顿了顿,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是说。从2008年开始代理丁家宜的林勇直言,对于丁家宜,自己 “很有感情”。 早在今年4月,林勇便听到了丁家宜停售的风声,“不愿相信但确实在意料之中”,他的推测来源于自己的直观感受,林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丁家宜最好的时候,东莞经销商年进货额2400多万元,而现在广东省大一点的经销商进货额也就每月50多万元。 2008年前后几年,是丁家宜最好的时光。庄文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丁家宜2008年的回款在9亿元左右,2009年还有少量的增长在9.4亿—9.6亿元之间,2010年也就差不多这个量,上不去了。 “这次事情最难受的还是我们,有的经销商跟商场签的合同都是一年,突然出这件事,也不知道怎么办。”说到此,林勇有些愤怒。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实际上在科蒂宣布停止丁家宜销售的那几天,已经有几个经销商去苏州工厂讨说法,最后都不了了之。 唯一的补偿措施是科蒂发给各地经销商的退货公告函,6月10号林勇向时代周报记者展示了这一被他称之为“霸王条款”的内部文件。“根据科蒂公司2014年6月4日的通告,科蒂公司决定将终止运营丁家宜品牌在中国的业务。由南京妍庭商贸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妍庭“)与贵公司(即各地经销商,记者注)签署的《经销协议》在2014年6月30日到期后不再续约。”在公告函中科蒂如是表示。 根据公告函,经销商退货的丁家宜产品限于2012年1月1日后生产的产品,且退货总额不超过经销商在2013年7月1日到2014年6月30日期间内的净进货总额(进货总额-退货额),而退出的库存产品必须在2014年9月30日前抵达本公司指定的仓库,西区各省市经销商由于路途遥远可以延迟最多15天。值得注意的是,经销商退货所产生的运杂费由经销商承担。 对于退货产品价格计算方式,科蒂表示,7月31日到达指定仓库的按照产品净价的97%计;8月31日到达的按照净价的90%计;9月30日到达指定仓库的按照净价的80%计。产品净价即退货产品价格扣除过去12个月享受过的免费搭赠、价格折扣、返利后的价格。 也就是说,不仅退回来的货物价格打了折扣,运费还要经销商自己承担,并且还规定了退货时间,科蒂的强势作风可见一斑。“这个协议不满意也默默承受了,毕竟市场耕耘那么多年,有钱赚,说不做就不做了,也挺不好的。”说到此,林勇叹了口气。 从辉煌到停售的19年 林勇口中丁家宜在“最好的时光”,已一去不复返,从1995年创立到如今遭遇停售,丁家宜这个本土日化品牌在短短的19年中,经历了大起大落。 关于丁家宜,流传着这么一段品牌故事。丁家宜,其创始人丁家宜在1987年发明了“人参活性细胞的培养方法”国家专利技术,成为我国生物美白的第一人,该专利于1995年底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中国专利优秀奖。1993年,丁家宜筹办中国药科大学神农生物技术公司;1995年,与台商庄文阳合作成立南京珈侬生化有限公司。庄文阳觉得丁家宜作为中国药科大学的教授,有公认的研究成果,遂将产品命名为“丁家宜”。 坐拥美白技术专利,“美白洗面乳”是丁家宜首推,随后,丁家宜主推防晒产品。早前据调查机构AC Nelson数据,中国防晒乳液市场一年约有10亿人民币的规模,丁家宜的市占率便达到了达15%,独占鳌头。 而据丁家宜原东家珈侬生化科技在并购前的说法,丁家宜在中国护肤品市场地位很高:防晒市占率第一、男士产品市占率第二、洗面奶市占率第三、面膜第四。 2010年12月6日,科蒂集团与丁家宜正式达成了购买协议,据当时外媒报道,科蒂对丁家宜“现金加股票”的交易总价达到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4亿元。此时,庄文阳完成了从内地淘金者到将丁家宜卖出24亿元成功商人的华丽转身。 虽然,科蒂当时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将丁家宜“打造成为一个国际品牌”,但行动上却似乎醉翁之意不在酒。收购丁家宜后,科蒂收回了原来由上海家化代理的阿迪护肤、香水等业务,以及由高丝代理的芮谜业务,由丁家宜代理销售。通过丁家宜的渠道,科蒂旗下阿迪达斯个人护理用品及香水在2012年销售额达到三、四亿元,同比增长了将近一倍。 而与之对比,丁家宜2012年销量大幅下滑50%的消息在市场上不胫而走。“科蒂收够丁家宜之后,导购撤离了不少,以自然销售为主,而且还逐渐取消了终端卖场的落地传播,而改投少量的电视媒体广告。”上述丁家宜前员工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对一直深耕于商超渠道走低端路线的丁家宜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另一方面,在科蒂收购丁家宜后不到一年,丁家宜的原来高管从灵魂人物庄文阳到核心团队纷纷请辞,随后从科蒂本部空降而来的高管由于理念不同也带来了一些观念上的冲突。 多方因素夹杂,本来被科蒂剑指“国际品牌”的丁家宜逐步退出了一线品牌的行列。“科蒂收购丁家宜主要是想利用丁家宜的商超销售渠道,重新进入中国大众化妆品市场”,该离职员工直言。 曾担任丁家宜华东区的负责人张君生曾对某媒体表示,在科蒂接手后,丁家宜从未开过经销商会议。他认为,制度化管理的科蒂和丁家宜原销售团队在品牌文化上本身存在的不协调性导致了最后原丁家宜市场拓展团队流失严重。 离开丁家宜,经历了与科蒂达成一致的两年“禁业期”的庄文阳,如今带着原有团队重新创业,代理了10个品牌和自营3个品牌,依旧是化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