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即成佛 【直报网6月26日讯】(蔡尚融)前些天偶然匆忙间翻到一本书,书的长串名字大抵忘了,但其中一句话却让心头为之一颤——“众生皆迷,悟即成佛”。近些年来,佛总是被泛滥的影视作品赋予了太多的神话色彩,似乎总与《西游记》里一袭白衣、手捧玉净瓶的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以及那个光芒万丈、无所不能的西天如来脱不开关系。我虽不是佛教徒,但也怀着几分虔诚对佛有着稍稍的研究。而这句话里触动我的,大概就是一个“悟”字。因为这个字颠覆了神话故事留下的“神即是佛”的惯性思维。想来,人们对“佛”的理解确乎是有失偏颇而且想当然的肤浅了。 两千五百多年前,32岁的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遥望夜空,深远的天幕上繁星点点,一颗最亮的星星刺破黑幕,划过苍穹,像夜明灯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释迦牟尼沐浴着如梦的星光,当下开悟,立地成佛。这个迦毗罗卫国的王子,虽然降生于皇宫贵胄之门,成长于锦玉温柔之乡,享受着荣华富贵之养,却常常迷茫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生老病死和不可逆转的世间无常,并试图找寻一条能永离生死的解脱之道,以达到超越轮回的生命涅槃。而他终于在苦苦寻觅七年之后,用七天七夜的禅思冥想修成正果,从此成为智慧、觉悟的化身。 在佛的世界里,释迦牟尼为我们描绘了凡夫在生命结束之后可能会去往的十个地方,并根据苦和乐的程度,把这些地方分成了十个等级,称之为“十法界”——地狱法界、恶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而这十法界中的前六法界又称为“六凡法界”,后四法界则称为“四圣法界”。 佛教把执迷不悟的芸芸众生称之为“凡”,把参透实相的觉悟智者称之为“佛”。生活在“六凡法界”中的凡夫,因无法看清生命的本质而随波逐流,在痛苦的六道中循环往复,轮回不止。只有智慧的觉悟者才能超凡入圣,立地成佛。简而言之就是,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还没有觉悟的佛。 这样看来,佛的本质不仅不是无所不能,反而是参透生命的无可奈何之后的一种超脱与平和。达到这种境界的过程,就叫做“悟”。显然,释迦牟尼的故事少了太多神话色彩,还原了被神话剧极度夸张了的佛的本来面目。然而我依然觉得这样的记载仍旧充满了后世的人们一厢情愿的浪漫主义倾向。两千多年前的世界,我们已然无从考据,释迦牟尼如何沉入冥想,我们亦无法得知。但其中最值得肯定的,就是一个字——“悟”,我或许可以自鸣得意的认为,“悟”就是佛的本质。 或者可以说,释迦牟尼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其实并没有超脱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得到永生,而是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抛开尘世的喧嚣芜杂,即使肉体不再,精神已得到永生,化为永恒。 释迦牟尼只有一个,而后世能够像他一样超脱的高人同样屈指可数,但“悟”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悟即成佛”,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虽然不能达到释迦牟尼菩提树下立地成佛的境界,但也能够去证悟自己的人生,成为自己的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