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3月17日讯】(京华时报)今年除夕夜央视春晚直播期间,“60后”谭阿姨第一次知道微信红包,经过一个晚上的努力,她摇得的现金红包不多,但眼下到3月中旬,她摇到的各种商家优惠券全部过期,竟一张也没有用过。谭阿姨的女儿、“90后”的小林却早已利用摇来的卡券享受了大众点评满50减5元、聚美优品10元购物现金券、京东满100减5元的优惠。 羊年除夕夜的10点半,央视春晚送红包,微信“摇一摇”峰值的摇动次数达到8.1亿次/分钟,送出微信红包1.2亿个。乐观者认为,“摇一摇”这个简单的动作或将撬开商家梦寐以求的竞争营销入口;谨慎者认为,用户基于“摇一摇”消费习惯尚未形成,比如,大多数人春节期间摇出来的各种优惠券,都默默地过期了。微信能否借此抢得O2O入口头筹,目前仍无明证。 京华时报记者廖丰 □调查 优惠券的含金量有多少? 在春节前夕,各大互联网平台拉拢商家一起发红包,发红包的两大阵营主要是腾讯系的微信、手机QQ,以及阿里系的支付宝钱包、微博和陌陌。以隔空开火的主力——微信和支付宝钱包发放的现金红包和优惠券金额看,微信发放5亿现金和30亿代金券,现金约占总数的14%;支付宝发放现金红包1.56亿,约占红包总金额的26%。 单纯从商家礼券来看,今年春节,微信联合商家共发出礼券3.78亿张,领取到礼券的用户7595万,商家送出礼券总价值30亿元。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春节期间摇到的红包,只是一个“摆设”,而现在,大多数礼券已经过期。 根据艾媒咨询的调研报告,超过四成受访者对“春节红包”活动植入的广告行为感觉抵触。受访的手机网民认可“春节红包”活动不失为“与朋友互动”的方式之一,也是互联网公司/商家对用户的返利优惠,但对实际优惠力度的满意度尚待提升。据统计,电影优惠券的自用比例最高,占比56%,其次为电商平台的优惠券,占比52%。春节红包活动期间收到的优惠券,除优惠力度外,受访网民会综合考虑商品质量、商品类型与商家品牌知名度等因素。 北京白领李先生在手机QQ、微信上共抢到近10张优惠券,到目前只用了一张充50元送5元话费的代金券。他周围的同事大多数一张卡券也没有用。李先生评价,感觉收到的优惠券针对性并不是很强,比如他收到了一张聚美优品的10元现金券,但对自己没什么用;他的一女同事收到了某母婴商城的满399元减100元的代金券,但那同事还没打算要孩子。“当然,很多原来不知道的品牌得到了曝光。”李先生说。 另一位微信用户唐女士表示,自己对代金券并不反感,但最好是有可能用上的,像在支付宝钱包戳了很久手机屏幕仅得到10元碧桂园购房代金券就太不靠谱了。微信摇红包相对而言更好玩一些,优惠券还可以转送好友。“我觉得在送优惠券这件事上,强者恒强。”唐女士说,她在微信上共摇到6家企业的优惠券,但她只认识京东一家,“如果优惠额度没有绝对优势,我要使用也是使用认识的商家的券”。 据微信统计,“摇一摇”领券量方面,超过1000万张的分别是由京东、滴滴打车、大众点评和手机话费充值提供的部分礼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