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五大惯用骗术 骗术一:门面阔绰,用“好事大家分享”的态度诱人上钩 张红本有一个小康家庭。一天,张红丈夫的玩伴常景回到家乡,他穿名牌,开豪车,待人接物也非常有礼貌,变化令人吃惊。常景向张红夫妻描绘广西的发展空间,希望他们前去考察。 “多次聊天中,常景都表现出"好事大家分享"的态度。”张红说。 揭秘阔绰的门面、积极的态度,背后是龌龊的阴谋。“加入传销后,特别是当上"老总"后,上线会给你一笔费用要求你买排场,让你显得很阔绰,以此诱骗他人。”一位传销分子说。 骗术二:陪同考察“国家扶持项目”,城市建筑成为“政府支持”佐证 来到广西,“我被带到一个所谓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张红说,在一间民房里,她接触到了一个“项目”—该项目号称是国家在“经济开发区”试行的,并且按一种先进模式经营,“只要投资3800元,就能赚到380万”;这个项目发展前景广阔,有几十万人在参与开发…… 揭秘除了口头忽悠、音像资料外,传销分子经常利用一些实物进行蛊惑。办案民警介绍说,南宁五象广场上三级大台阶也被传销分子解释为传销的“五级三晋制”,以此证明五象广场是政府默许、支持“资本运作”行业的标志。 骗术三:展示“精英”成就,实为“自己赚取自己投的钱” “刚开始我有防范心理。”张红说:“但是,我慢慢地发现,人身自由没有被限制,也没有被强行缴纳费用。而且,我真的看到很多人从事该行业,甚至站在大街上都能听见有人在谈论精英成就。大家都可以做,我为什么不能做?” 最终,张红夫妻各自缴纳了69800元的入门费,彻底误入歧途。随后的日子里,张红采取类似的做法,拉拢亲朋好友。 揭秘为了增强欺骗性和诱惑力,传销分子不断编造或歪曲国家区域政策,比如国家试点、西部大开发、北部湾建设等。同时,他们还会利用一些所谓“改革创新”经营投资模式,如电子商务、消费返利、连锁加盟、特许经营,以此混淆视听。 骗术四:“执法调查”被解释为“宏观调控” 张红曾见过“同行”被执法部门调查。“上线告诉我们,这只是平常的宏观调控。而且,这种宏观调控还具有规范市场等六大好处。”张红说,上线教给她几招应对调查的办法:随时携带身份证;保管好行业资料;不慌张,不焦躁,一问三不知。 揭秘把“执法调查”解释为“宏观调控”,是为了增强传销活动的合法性,让参与者深信不疑。 骗术五:入门费的45%被“正规地上缴国家税收” 传销行业有一套严密的资金分配原则。“一个人缴纳69800元的入门费。我们被告知,45%需缴纳国家税收,额外部分可供大家按层级分红,甚至这部分资金只要符合个人所得税标准的,也会按规定扣除并上交。这让我们相信组织运作很正规。”一位传销参与者说。 揭秘参与传销的朱伟说:“我当上"老总"后才发现,一切用于缴税的钱其实都被高层分了。”▲ (原标题:揭秘:广西一号传销案 警方解密传销五大惯用骗术) 责任编辑:晨枫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