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胶原蛋白行业:很年轻 “中国的胶原蛋白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国家,这也导致无论是官方机构还是消费者,对胶原蛋白的认知都还停留子在学习阶段,很难全面深入。”电话中,一家胶原蛋白企业负责人无奈地向笔者表示,提起胶原蛋白产品,中国消费者其实既熟悉,又陌生。 在这家企业负责人的印象中,2003年,当日本品牌FANCL无添加胶原蛋白初次风靡中国的时候,很多女性才第一次知道胶原蛋白对皮肤有养护作用。而直到2005年左右,口服的胶原蛋白饮料才开始在国内流行。 同样,对胶原蛋白的安全性认知,早在1999年,美国FDA已认可胶原蛋白和其产物为GRAS物质(大众安全食品)。欧盟2003年也认定,由酶法生产的水解胶原蛋白是一种安全的食品原料,适于人类食用。在中国,直到2011年,国家卫生部(卫食新告字[2011]第0009号)才确认,“胶原蛋白天然存在于鱼皮、鱼鳞中,是天然的食品成分。本产品是以鱼皮、鱼鳞为原料经蛋白酶(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酶解制成的胶原蛋白类物质,在我国也有一定的食用历史,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 不难想象,一边是刚刚起步却销售过百亿的市场;另一边是消费者对胶原蛋白的一知半解,这种信息错位之下,市场的怀疑、错误的解读以及个别不规范的行为很难避免。 “目前,市场上有个别产品宣称自己为胶原蛋白产品,但其实他们的产品只是部分添加了胶原蛋白,可能含量甚至不到10%。”上述胶原蛋白企业向笔者介绍。与此同时,网络、报纸、手机等平台上,有关胶原蛋白产品的宣传广告和推销,却极度夸大产品的各种功能,几乎将胶原蛋白当成了“万灵丹”。这些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联合作用,最终令消费者产生了负面情绪。对此,日前在台湾举行的亚太食品安全国际会议上,Lumi就曾呼吁胶原蛋白行业要建立行业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