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裁定 2010年8月30日,黄光裕案二审开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黄光裕判决维持不变。 第一次减刑 2012年10月,黄光裕首次减刑的消息传出。有报道称,黄已获得法院减刑10个月的裁定。 法律规定:判决正式生效后满一年六个月,可申请减刑。 出狱可能 法律规定:实际执行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决刑期的一半。 律师分析: 刑期过半后,有两个方法或可实现提前出狱,一个是减刑,一个是假释。 从2008年11月起算,到2015年11月,黄光裕的刑期正好过半。理论上,服刑期过半就可以申请假释。目前看,黄光裕并没有不符合假释的条件,但能否成功,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要靠司法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判定。 国美基因 正是黄光裕为国美注入狼性扩张基因,让国美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奠定了基础,这也为此后国美下沉三四线、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 11年前的2004年,国美电器“独裁者”黄光裕凭借105亿元的身价高居胡润百富榜榜首,一跃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当时的张近东也把苏宁电器[微博]送入资本市场,身价刚刚超过12亿元,而彼时的刘强东(微博) 才刚刚创办了京东商城[微博]的前身“京东多媒体网”。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2008年11月黄光裕在北京被捕,因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被判有期徒刑14年。2011年,苏宁在门店数量和销售额上全面超越了国美,刘强东则在2014年5月带领京东商城走向了纳斯达克[微博]。 有人说,如果黄光裕没“进去”,国美现在肯定不是现在这样。其实,对于国美而言,最重要的是,黄光裕“进去”之前,给国美留下了哪些生存以及竞争基因?这些基因在后黄光裕时代的生命力如何? 最好的时代碰到最坏的时代 黄光裕时代的国美电器一直处于高速扩张的时代。2004年至2008年底的4年间,国美的门店数量从200家蹿升至1300家。这期间的2006年10月,国美与永乐完成合并;2007年底,国美收购大中电器。 此时,苏宁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苏宁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市场其门店数量甚至没有对手的一半,其整体销售规模也比对手低30%左右。 黄光裕一直奉行等规模大到完全压制竞争对手时,再提升经营效率。因为国美、苏宁等专业的连锁渠道的全国市场占有率仅15%左右,市场还处在跑马圈地的阶段,国美在二、三线城市的店并不多,地方上还有那么多的区域性连锁和代理商在负隅顽抗,上游厂家也在支持苏宁和其他连锁对抗国美,防止一家独大。如果这个时候把精力放在店面的经营效率提升上而疏于开店,等国美回过头想要杀入二、三线城市,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 当时对于国美而言,只要有充沛的现金流就可以。而其现金流入,一是来自销售,二是来自占压供应商资金,三是借贷市场,四是资本市场。门店销售不好,只会影响第一个现金流入源,只要后三个资金来源顺畅,企业就能屹立不倒。按照黄光裕当时的做法,门店不断扩张,才是真正的王道,坪效是可以被暂时牺牲的。这与后来陈晓主政国美后以单店利润提升为目标的做法完全不同。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黄光裕为国美注入狼性扩张基因,让国美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奠定了基础,这也为此后国美下沉三四线、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 在疯狂扩张的同时,国美还利用手中充裕的现金流涉足了房地产——鹏润地产,并且“拿出100个亿砸向地产,让鹏润地产成为第二个国美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