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J+智能便利店店员介绍,该店的人脸识别、智能结算等技术都是由京东提供的。店内部分商品也采用的是京东的商品供应链。北京商报记者在进店扫描小程序时发现,可以通过京东账号进行验证。 逃离到回归 关于为何开展无人便利店业务,J+便利店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是为了配合北京未来的定位发展,推动北京市社会性服务产业发展,京能集团基于自身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选择开设J+智能便利店。” 同时,J+便利店负责人也确认了与京东的合作:“选择与京东合作,除了其技术优势之外,在供应链、数据分析等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使新进入市场的J+智能便利店更加完善。” 京东物流X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J+便利店是X事业部的对外赋能项目。据该负责人介绍,X事业部确实在2017年就推出了模块化的技术支持方式,为便利店行业技术赋能。其背后的D-MART是可模块化组装的智能门店解决方案,有望解决目前行业中“无人店”所面临的高成本、概念化的问题。而其独有的模块化组装模式,能够适应超市、便利店、加油站、机场、酒店等应用场景。 实际上,无人便利店早在2016年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新颖、智能化等特点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体验,短时间内,受到了众多资本的追捧,甚至在2017年前后热度仅次于共享单车外最大的“风口”。曾有媒体报道,智能便利店小麦铺(原小麦便利店项目)在短短两个月内获得了近3亿元的融资。 随着时间推移,无人便利店的自身局限性也不断显现。众多资本纷纷逃离。对此,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青松表示,无人商店的快速发展,行业对技术给予了充分关注,但对具体的运营管理欠缺深入的分析。从运营成本上看,无人商店的主要成本包括:软硬件投入、租金、人工、水电等。前者是大头,软件包括各类识别设备和管理系统,硬件包括进门和出门的门禁设备、自助收银设备、扫码和感应设备、监控防盗设备等。无人商店通过技术、设备省掉了店内的一些人力成本,但是背后的隐性成本却不可忽视。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梁威博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无人便利店发展为提供优质购物体验涉及到大数据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突破,当前国内大多无人便利店购物仍需扫码、结算时间较长、技术不稳定等问题导致购物体验不佳。 破局“无人”的成本 将技术研发成本和门店成本、人力成本等运营要素分离,也许是重启无人便利店的一个有效途径。不过,J+便利店的尝试还在起步阶段,目前北京地区只有一家门店,这种模式能否成功还需继续观察。 谈到J+目前遇到的问题,其便利店负责人表示:“一是目前消费者对于智能化无人便利店的认知还存在一定差距,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还需进一步引导;二是在技术层面,还需不断的改进创新,真正做到进出无感、即拿即走的智能化无人便利店。”他补充说:“在目前一个多月的运营中,并没有精细地去测算过成本,但是相比其他便利店的人工费用来看,J+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尽管J+的模式还不一定能跑通,但是可以看到国家和北京政策层面都对无人便利店的发展给予了足够的支持。 商务部7月发布的《关于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的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要在支持品牌连锁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及推动连锁经营智慧化、智能化发展等方面采取措施。支持连锁企业应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由消费大数据驱动商品采购、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智慧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推广自助结算、扫码支付、刷脸支付等支付技术。 北京市东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在推动便利店发展上,东城区商务局联合相关部门在证照办理上,为企业开设绿色通道,简化办理流程,提高效率。下一步,还将对一些符合要求的便利店,在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此外,在门店选址上,由于东城区存在较多平房区、文保区,商务局还将协同街道,为便利店提供一定的支持。” (原标题:京东+京能 J+的智能便利店猜想) 责编:小美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